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軸 文徵明 , 140.3x73.2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1331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畫00133100000
品名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軸
Spring Ablution at the Orchid Pavilion
分類 繪畫
作者 文徵明
創作時間 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
數量 一軸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40.3x73.2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文徵明 本幅 嘉靖三年(西元一五二四年)春三月既望。衡山文徵明書於玉蘭堂。 楷書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駭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嘉靖三年(西元一五二四年)春三月既望。衡山文徵明書於玉蘭堂。
印記: 徵、明
題跋 清高宗 本幅 御題 行書 修禊依然晉永和。書成只待萐山婆。何須感慨論脩短。試看衡山駐日戈。御題。
印記: 乾隆宸翰、攜筆流雲藻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收傳印記 潘氏廷振珍藏
收傳印記 (一印漫漶不識)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御書房鑑藏寶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宜子孫

主題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次要主題 山水 瀑布
其他主題 樹木
次要主題 建築 蘭亭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器用 枴杖
其他主題 器用 文玩(琴棋書畫)
其他主題 器用 文房用具 筆墨紙硯
其他主題 器用 飲食器 酒杯
其他主題 器用 傢俱(屏風) 桌椅
次要主題 建築
主要主題 樹木
主要主題 人物 高士(士人、隱士)
主要主題 經史‧故事 蘭亭脩禊
次要主題 山水 溪澗、湍泉 溪澗
次要主題 人物 侍從(侍女、童僕)
其他主題 山水 石磴、棧道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器用 拂塵
其他主題 山水

技法 【技法】 【技法細目】
白描
皴法
皴法 斧劈皴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苔點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127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373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七冊,頁63-64
內容簡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江蘇長洲人。書畫俱佳,為明四大畫家之一。商周時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人們到河邊沐浴舉行消災求吉儀式稱祓禊,後演成臨水宴客習俗,如東晉永和九年(三五三年)的蘭亭修禊,因王羲之寫了有名的蘭亭序,而使蘭亭佳話流傳千古。畫中有崇山峻嶺,眾人列坐在曲水兩旁,有交談飲酒的,有低頭沈思的,蘭亭裡王羲之大筆揮就而成千古文章,一派歡樂情景。
內容簡介(英文) Spring Ablution at the Orchid Pavilion Wen Cheng-ming (1470-1559) Ming Dynasty Wen Cheng-ming, a native of Soochow, excelled at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becoming known as one of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Ming. In ancient times during the Shang and Chou dynasties, it was customary on the first cyclical ssu 巳 day of the third lunar month to bath in a stream as a form of ritual cleansing (ablution). This evolved into a waterside feast that was immortalized by China’s “Sage Calligrapher” Wang His-chih in 353 with his literary gathering at the Orchid Pavilion. His masterpiece was the preface he wrote for the poems composed then. In this work with lofty mountains, scholars line the curving banks of a stream as they chat, drink, or think. In the Orchid Pavilion is Wang Hsi-chih as he creates his masterpiece of calligraphy.
內容簡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江蘇長洲人。本名壁,後以字行。書畫俱佳,為明四大畫家之一。四圍崇山峻嶺,置蘭亭於三株松樹後,王羲之據案下筆,眾人列坐曲水旁,各為詩篇,或低頭沈思,或抬頭望遠,畫面一派歡樂狀。本幅筆墨氣息,頗為滯弱,大不如文徵明常時所作。右上角小楷書蘭亭序,端莊中自有一份流利,自是書勝於畫。年款為「嘉靖三年(一五二四)春三月既望」。
內容簡介(英文) Ablutions at the Orchid Pavilion Wen Cheng-ming (1470-1559) Ming Dynasty Surrounded by precipitous, majestic peaks, the Orchid Pavilion is located by three pine trees. Wang Hsi-chih is at a table holding a brush, while the gathered guests appear along the stream either composing poetry, deep in thought, or looking off into the distance, thus making for a joyous occasion. The use of the brush and ink, however, appears slightly slack and not quite up to par for Wen Cheng-ming’s time. I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is the Orchid Pavilion Preface transcribed in small standard script. The solemn style still has a sense of fluency and freedom, which indicat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alligraphy to the painting. The inscription bears a date for the 3rd day of the 3rd month of 1524.
參考書目 1.江兆申,〈文徵明蘭亭修褉圖 軸〉,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吳派畫九十年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再版,1981年三版),頁308。 2.本社,〈明文徵明蘭亭脩褉圖〉,《故宮文物月刊》,第25期(1985年4月),封底。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