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588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畫00158800000 |
品名 |
明唐寅西園雅集圖 卷
Illustration of a Gathering of the Literati at the West Garden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唐寅 |
數量 |
一卷 |
位置 |
尺寸(公分) |
隔水二 |
13.5 |
隔水一 |
13.7 |
隔水三 |
13.7 |
本幅 |
35.8x329.5 |
拖尾 |
35.8x73.8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唐寅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蘇臺唐寅 |
行書 |
|
|
題跋 |
許初
印記 expand_more
|
拖尾 |
高陽許初 |
草書 |
西園雅集圖記。李伯時效唐小李將軍。為著色泉石雲物草木花竹。皆妙絕動人。而人物秀發。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味。無一點塵埃氣。不為凡筆也。其烏帽黃道服。捉筆而書者。為東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者。為王晉卿。幅巾青衣。據方几而凝佇者。為丹陽蔡天啟。捉椅而視者。為李端叔。後有女奴。雲鬟翠飾。自然富貴風韻。乃晉卿之家姬也。孤松盤鬱。上有凌霄纏絡。紅綠相間。下有大石案。陳設古器瑤琴。芭蕉圍繞。坐於石傍。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執卷而觀書者。為蘇子由。團巾繭衣。手秉蕉箑而熟視者。為黃魯直。幅巾野褐。據橫卷畫淵明歸去來者。為李伯時。披巾青服。撫肩而立者。為晁無咎。跪而捉石觀畫者。為張文潛。道巾素服。按膝而俯視者。為鄭靖老。後有童子。執靈壽杖而立。二人坐於盤根古檜下。幅巾青衣。袖手而側聽者。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為陳碧虛。唐巾深衣。昻首而題石者。為米元章。袖手而仰觀者。為王仲至。前有鬅頭頑童。捧古硯而立。後有錦石橋。竹徑繚繞於清溪深處。翠陰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團。而說無生論者。為圓通大師。傍有幅巾褐衣而諦聽者。為劉巨濟。二人並坐於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於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於此。自東坡以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辯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輩。卓然高致。名動四方。後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彷彿其人耳。適見六如先生臨西園雅集圖。真足追武伯時。輒敢錄元章原記於後。觀者勿以惡札見笑是幸。高陽許初。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父印 |
收傳印記 |
|
句曲外史 |
收傳印記 |
|
昌榖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祕玩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高士 |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
西園雅集 |
次要主題 |
人物 |
仕女 |
|
次要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
次要主題 |
佛道人物 |
僧(和尚、尼姑) |
|
次要主題 |
建築 |
庭院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奇石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溪澗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欄杆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房用具 |
文房四寶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玩(琴棋書畫) |
琴棋書畫 |
其他主題 |
器用 |
花器 |
瓶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枴杖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香爐.火盆 |
香爐.火爐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扇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蒲蓆.椅.棹.凳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飲食器 |
茶壼.茶杯.罐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樂器 |
阮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竹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松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芭蕉 |
|
技法 |
技法細目 |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
|
工筆 |
|
界畫 |
|
苔點 |
|
皴法 |
|
皴法 |
斧劈皴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42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八冊,頁335-338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