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0437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畫00043700000 |
品名 |
明張路畫老子騎牛 軸
Lao-tzu Riding an Ox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張路 |
數量 |
一軸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太上皇帝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珠林重定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秘殿珠林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秘殿新編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清宮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人物 |
聖賢 |
老子 |
主要主題 |
走獸 |
牛 |
|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
老子出關 |
其他主題 |
祥瑞 |
蝙蝠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玩(琴棋書畫) |
書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張路(約西元一四九0-一五六三年),號平山,河南祥符人。他曾為太學生,後來放棄仕途,而以畫藝聞名。這幅畫中勁利粗放的線條是承自浙派的畫法。主題則是老子出關的故事。據說老子因感周代衰亡,決定西出函谷關。當時,守關的尹喜發現東方出現一片紫氣,推測將有聖人到來。不久,騎著牛的老子果然出現了,並應尹喜的請求,寫下《道德經》後才離開。這個故事因此在民間成為吉祥的象徵。 張路的人物畫,本是學吳偉的,但後人的批評,認為他祇能得到吳偉的力,而不能得到他雅秀高逸的趣味。這幅畫衣紋用筆快速有力,但筆的轉折處還相當從容,並不是一味粗野的畫所能比擬。面部、手、書帙、牛眼等處,都用膠調赭,膠太重而變了色,稍微有點呆滯。
|
內容簡介 |
張路(約西元一四九0-一五六三年),號平山,河南祥符人。他曾為太學生,後來放棄仕途,而以畫藝聞名。這幅畫中勁利粗放的線條是承自浙派的畫法。主題則是老子出關的故事。據說老子因感周代衰亡,決定西出函谷關。當時,守關的尹喜發現東方出現一片紫氣,推測將有聖人到來。不久,騎著牛的老子果然出現了,並應尹喜的請求,寫下《道德經》後才離開。這個故事因此在民間成為吉祥的象徵。
|
Description |
Chang Lu, sobriquet P’ing-shan, was a native of Hsiang-fu, Honan. Once a government student, he later abandoned pursuit of office, instead devoting himself to painting. The strong, coarse lines here derive from methods of the Che School. The subject deals with the story of Laotzu riding an ox through a pass. It is said that with the fall of the Chou dynasty, Laotzu decided to travel west through the Han Valley Pass. The Pass Commissioner, Yin-hsi, noticed a trail of vapor emanating from the east, deducing that a sage must be approaching. Not long after, Laotzu riding his ox indeed appeared and, at the request of Yin-hsi, wrote down his famous Tao-te ching, leaving afterwards. This story thus became associated with auspiciousness.
|
收藏著錄 |
秘殿珠林續編(乾清宮),頁251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31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七冊,頁211-212
|
參考書目 |
1.〈明張路老子騎牛圖〉,收入陳階晉、賴毓芝主編,《追索浙派》(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頁185。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