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289N000000003
|
作品號 |
故畫00128900003 |
品名 |
名繪集珍 冊 唐韓幹牧馬圖
Pasturing Horses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韓幹,Han Gan |
數量 |
一幅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籤 |
|
|
|
|
韓幹牧馬圖 |
題跋 |
宋徽宗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
|
韓幹真跡。丁亥御筆。宣和御押一。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
(三半印不可辨) |
收傳印記 |
|
□□□書畫記(半印) |
收傳印記 |
|
九齡圖籍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孫永保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天籟閣 |
收傳印記 |
|
柬室珍玩 |
收傳印記 |
宋徽宗 |
御書(方印) |
收傳印記 |
宋徽宗 |
御書(瓢印)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棠邨審定 |
收傳印記 |
李煜 |
集賢院御書印(墨印)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子京家珍藏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鑒賞章 |
收傳印記 |
宋徽宗 |
睿思東閣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玉立氏圖書 |
收傳印記 |
韓世能 |
韓世能印 |
收傳印記 |
韓逢禧 |
韓逢禧印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人物 |
圉人 |
|
主要主題 |
走獸 |
馬 |
二匹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馬鞍 |
馬墊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韓幹,大梁人(河南開封),亦作長安或藍田人。天寶(西元七四二-七五五年),召入宮中為供奉。曾師曹霸。以畫馬聞名於世,唐張彥遠極為推崇。宋李公麟、元趙孟頫等畫馬名家,亦無不稱讚而師法之,故在畫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又韓氏亦善作人物畫及佛畫,然為畫馬所掩。
本幅繪圉人騎馬,牽一黑駿,馬匹雄健肥壯,畫筆極細勁,鞍韉等物亦描繪極精。幅上有宋徽宗題:「韓幹真跡,丁亥御筆。」
|
內容簡介 |
本幅畫一奚官騎白馬,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題字:「韓幹真蹟,丁亥御筆。」韓幹(活動於八世紀)是唐玄宗(712-756 在位)時期的畫馬名家。從畫風來看,奚官相貌、馬匹圓臀短腿與唐皇室墓壁畫相同。造形上確有唐代畫人馬的雄健肥壯特徵,惟線條的描繪上,細緻挺勁,幾處方折之連續用筆,和馬鞍上的錦墊色彩都是徽宗時代作風。這是徽宗時代的摹古之作,別具特色。(20061206)
|
Description |
This painting depicts a groom official riding a white horse as he leads a black, saddled steed by his side. At the side of the work is an inscription by the Sung emperor Hui-tsung (1082-1135) that reads, “Authentic work by Han Kan. Imperially brushed in the ‘ting-hai’ year (1107).” Han Kan was a famous painter of horses under the T'ang dynasty emperor Hsuan-tsung (r. 712-756). In the painting style, the appearance of the groom and the rounded rump and stocky legs of the horses are indeed almost identical to those found in tomb wall paintings of the T’ang imperial family. In terms of the forms, the features of the powerful and stout figures and horses also resemble those in T'ang dynasty painting. Only in the rendering of the lines, however, with its meticulous quality of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continuous angular brushwork in places, combined with the coloring of the brocade for the steed's saddle, does one find evidence of the style associated with Emperor Hui-tsung's period. In other words, this is an outstanding copy of Hui-tsung's era.(2006120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九冊,頁152-159
|
參考書目 |
劉芳如,〈名繪集珍 冊 唐韓幹牧馬圖〉,收入《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7.10),頁44-47、303。
|
研究性論著 |
本幅畫一奚官騎白馬,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 一0八二—一一三五 )題字:「韓幹真蹟,丁亥御筆。」 依徽宗之題,本幅作者應是韓幹( 活動於八世紀中葉 ), 他是唐玄宗(七一二—七五六在位 )時期的畫馬名家。
從畫風來看:奚官兩腮鬍鬚,體格高大肥壯,是為胡人相貌;馬匹亦雄健壯碩,屬來自西域之品種。在造形上,確有唐代畫人馬的雄健肥壯特徵 。但在線條的描繪上,與唐畫習見之粗獷圓勁風味頗為不同。本幅之線條較為細緻挺勁,衣紋部份有幾處方折之連續用筆,這種線條風格與李公麟(一0四九— 一一0六)「五馬圖 」之用筆甚為近似,因此對本幅之完成年代存有疑問(註1)。可是,為什麼善書畫的徽宗會題上「 韓幹真蹟 」?可能是這件原作收藏在北宋的宮中,因年久殘朽無法重裱,皇帝命名家摹繪作為替代( 註2)。雖無意中流露出一點北宋時期的筆墨,仍是一件極為忠實的摹本,在徽宗時期已被視為等同真蹟,在更不易見到韓幹之作的今日,本幅愈具有重要的意義。
註 1:「此幅似是完成於十世紀。若它是根據韓幹稿本,則為具有北宋(十至十一世紀)筆意的摹本,而非八世紀之作。」參見《 中華文物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60),頁38。
註 2:江兆申認為本幅與「宋人人物圖」頗近,皆徽宗朝之作。參見《故宮宋畫精華》,(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1976 ),中卷,頁7。
|
參考書目 |
1.王耀庭,〈名繪集珍 冊 唐韓幹牧馬圖〉,收入林柏亭主編,《大觀-北宋書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頁188-193。
2.〈唐人韓幹牧馬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名寶上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頁194。
3.林柏亭、張華芝,〈唐韓幹牧馬圖〉,收入林柏亭、張華芝編,《畫馬名品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元月初版),頁81。
4.林柏亭,〈帝國的回憶 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赴法展專輯一 — 韓幹牧馬圖〉,《故宮文物月刊》,第185期(1998年8月),頁22-23。
5.王耀庭,〈唐韓幹牧馬圖〉,《故宮文物月刊》,第300期(2008年3月),頁18。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五冊,頁2490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六),第四冊,頁180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