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418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書00041800000 |
品名 |
元趙孟頫書國語晉文請隧 卷
Transcription of "'Duke Wen of Jin Soliciting for Imperial Burial' in Discourses of the States" |
分類 |
法書 |
作者 |
趙孟頫,Zhao Mengfu |
書體 |
行書 |
創作時間 |
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 |
數量 |
一卷 |
作品語文 |
漢文 |
釋文 |
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今天降禍災於周室。予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予一人。予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百姓。予一人其荒辟於裔土。何辭之與有。若由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予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予安能去之。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仲時雅好作古文。從余有年。皇慶元年(西元一三一二年)三月廿三日。過松雪齋。持佳絹乞書此文。余喜其識見與志。俱非近小也。故樂為錄一過。子昂。 |
位置 |
尺寸(公分) |
隔水一 |
11 |
隔水二 |
11.3 |
隔水三 |
11.3 |
拖尾 |
25.8x33 |
本幅 |
27.3x173.5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張翥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至正五年四月。後學張翥識。 |
行楷書 |
國語古澹。書法俊雅。皆足矜式千古。仲時之求得無意乎。至正五年四月。後學張翥識。 |
|
題跋 |
金琮
印記 expand_more
|
拖尾 |
成化九年春三月。金琮在清溪鷗波亭薰沐拜題。 |
行書 |
(錯綜書。)松雪詞翰書畫各臻神品。此卷萃之。雖連城之璧未足以抵。吾愛永為家藏珍重珍重。成化九年春三月。金琮在清溪鷗波亭薰沐拜題。 古人云。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然則不然也。末技亦何嘗。論書往往不同。然未嘗不本於一熟耳。學書動二三十年。書豈易得哉。余少□精勤筆研間。然工夫未到。鬢成斑斑將老。看少年事進步渾如九仞山。學書之道。進進不己。成熟則不期然而然矣。學書亦難事。信哉。 數年前題此卷。今日觀之。自成一咲。不覺身又三十一年。春二月望重書。時成化十五年也。 |
印主 |
印記 |
金琮 |
江東金琮元玉 |
金琮 |
聽雪 |
金琮 |
金氏書印 |
金琮 |
赤松山農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作者印記 |
趙孟頫 |
趙氏子昂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賞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御書房鑑藏璽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934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4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