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竹雕梅花綬帶
Bamboo carving in depicting paradise flycatchers on a plum tree

雕刻

清早至中期

最寬14.2公分 通高20.0公分 底徑12.3公分

全器取一段粗實竹子的地下莖,圓雕出二綬帶鳥棲息於梅樹幹上,二鳥一上一下四目對視,雙喙相接。枝幹上朵朵梅花或盛開,或含苞,另有菊花、牡丹等散佈粗幹四周。「梅」與「眉」同音,綬帶鳥又名「壽帶」,合稱「眉壽」。凡人年老者眉多有豪毛秀出,故稱人老壽曰「眉壽」。《詩經‧豳風‧七月》有句:「以介眉壽」。清初嘉定竹刻有一類系統是取竹子的地下莖,「就其高卑、曲折、淺深之宜,刻為人物、山水、果蓏、花卉」,後來逐漸發展出具吉祥語意的立雕作品,竹人選材、度材後奏刀,總需匠心獨具地雕製出雅俗共賞的作品。降及清晚期嘉定地區竹人將這類利用竹子地上莖製成筆筒、詩筒、煙筒或臂擱等器類作品,稱為「小件」;而將利用竹子的地下莖圓雕成人物、動植物等立體作品,稱為「大件」,又名「件頭」。並且稱能雕製大件為「會大刀」,能雕製小件為「會小刀」。

文物統一編號 故雕000004N000000000
品名 竹雕梅花綬帶
Bamboo carving in depicting paradise flycatchers on a plum tree
分類 雕刻
時代 清早至中期
西元18世紀
尺寸 最寬14.2公分 通高20.0公分 底徑12.3公分
說明 全器取一段粗實竹子的地下莖,圓雕出二綬帶鳥棲息於梅樹幹上,二鳥一上一下四目對視,雙喙相接。枝幹上朵朵梅花或盛開,或含苞,另有菊花、牡丹等散佈粗幹四周。「梅」與「眉」同音,綬帶鳥又名「壽帶」,合稱「眉壽」。凡人年老者眉多有豪毛秀出,故稱人老壽曰「眉壽」。《詩經‧豳風‧七月》有句:「以介眉壽」。清初嘉定竹刻有一類系統是取竹子的地下莖,「就其高卑、曲折、淺深之宜,刻為人物、山水、果蓏、花卉」,後來逐漸發展出具吉祥語意的立雕作品,竹人選材、度材後奏刀,總需匠心獨具地雕製出雅俗共賞的作品。降及清晚期嘉定地區竹人將這類利用竹子地上莖製成筆筒、詩筒、煙筒或臂擱等器類作品,稱為「小件」;而將利用竹子的地下莖圓雕成人物、動植物等立體作品,稱為「大件」,又名「件頭」。並且稱能雕製大件為「會大刀」,能雕製小件為「會小刀」。
書名 作者/編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故宮珍玩選萃》 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1/08
《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竹木果核篇】》 嵇若昕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9/1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