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0291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畫00029100000 |
品名 |
元倪瓚雨後空林 軸
Empty Trees after Rain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倪瓚 |
創作時間 |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
數量 |
一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詩塘上方 |
20.1x61 |
詩塘 |
22.9 |
詩塘下方 |
24.1x37.7 |
本幅 |
63.5x37.6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詩塘 |
紙 |
詩塘下方 |
紙 |
詩塘上方 |
綾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倪瓚 |
本幅 |
雨(復字點去)後空林生白烟。山中處處有流泉。因尋陸羽幽棲去。獨聽鐘聲思罔然。戊申(西元一三六八年)三月五日雲林生寫。 |
楷書 |
|
題跋 |
張雨。吳叡。 |
本幅 |
句曲張雨題。吳叡書。 |
隸書 |
望見龍山第幾峰。一峰一面水如弓。蒼林茅屋無人到。猶有前時躡屐蹤。句曲張雨題。吳叡書。 |
題跋 |
袁華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汝昜袁華 |
行楷書 |
門外青林生紫烟。龍泓一道落飛泉。恰如靈石山中宿。為說倪迂似米顛。向客張貞居澗阿。言米南宮有絜癖。善畫。但作小幅。近代惟倪雲林頗近之。米以顛名。予故以迂名倪。今觀遺墨故筆及。汝昜袁華。
|
|
題跋 |
陸顒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淮南陸顒 |
行楷書 |
萬壑爭妍處。重泉聞響時。石梁無過客。孤與白雲期。淮南陸顒。 |
|
題跋 |
周南老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拙逸叟周南老題 |
楷書 |
晴嶂餘生色。春雲作曉妍。幽期如可覓。茅屋石橋邊。雲林小景著色者甚少。嘗客寒齋。間作一二。觀其繪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拙逸叟周南老題。 |
|
題跋 |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
詩塘 |
乾隆御題 |
行書 |
蒼巒翠樾淡還濃。生面尋常逈不同。怪底香光契真賞。畫禪重得楚人弓。乾隆御題。 |
|
題跋 |
錢仲益
印記 expand_more
|
詩塘下方 |
錢仲益 |
|
窈窕茅堂石逕幽。小山叢桂足淹留。仙人已跨遼天鶴。寫得雲林一段秋。錢仲益。 |
|
題跋 |
朱逢吉
印記 expand_more
|
詩塘下方 |
嘉禾朱逢吉 |
|
昔年來看墨池鵝。風雨扁舟載酒過。一自春歸清閟閣。幾番蛛網落花多。嘉禾朱逢吉。 |
印主 |
印記 |
朱逢吉 |
乾坤清氣 |
朱逢吉 |
以貞 |
朱逢吉 |
學古懷道 |
|
題跋 |
王達
印記 expand_more
|
詩塘下方 |
門生王達 |
|
古苔凝綠上松根。前輩空留翰墨存。寂寞雲林堂下路。一峰殘雨映孤村。門生王達。 |
|
題跋 |
顧祿
印記 expand_more
|
詩塘下方 |
華亭顧祿 |
|
蕭散倪迂士。詩工畫亦清。吟情何浩蕩。筆勢更縱橫。鄉里推高誼。江湖足令名。近傳騎鶴去。想即在蓬瀛。華亭顧祿。 |
印主 |
印記 |
顧祿 |
素行 |
顧祿 |
謹中 |
顧祿 |
顧祿私印 |
|
題跋 |
張樞 |
詩塘下方 |
張樞 |
|
九龍峰下雲林館。煮茗時過第二泉。不見故人今十載。夜聽猿鶴思淒然。張樞。 |
題跋 |
董其昌 |
上方褾綾 |
|
|
雲林設色山水平生惟兩幅。一在婁水王敬美家。後歸烏程潘氏。予未之見。其二即此幅。舊為吾松黃氏所藏。後歸宋太學安之。予為諸生時。常就宋索觀。已為徐太常所購。太常之婿劉金吾得之。新都汪太學復得之金吾。予以為楚人之弓。不靳十五城之償。人生貴適志。假令落好事家手。予五十年借觀宋氏。不能須臾謝主人為別。此情事歷歷在眼。幾作桃源漁父。可便忘否。(無名款)。
|
題籤 |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
題籤 |
|
|
倪瓚設色雨後空林圖真跡。上上逸品。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
共城孟猷印信 |
收傳印記 |
|
長宜 |
收傳印記 |
莫是龍 |
莫子是龍 |
收傳印記 |
|
華亭黃氏家藏圖書印 |
收傳印記 |
|
黃鍾公虡 |
收傳印記 |
|
鄒孟猷印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九有一心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八徵耄念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太上皇帝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古希天子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安岐 |
安儀周家珍藏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無逸齋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寶笈重編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山水 |
|
|
次要主題 |
建築 |
茅草屋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松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寒林.枯樹 |
枯樹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倪瓚(西元一三○一—一三七四年),江蘇無鍚人。他的個性孤高,並有很深的潔癖,四十歲以後,便棄家外出,過著漂泊的生活。作畫不喜用色彩,別有一種清淡雅逸的韻味。 這幅淺設色山水,是故宮收藏倪瓚作品中,唯一的一件著色畫。構圖比起他尋常多留空白的習慣,要複雜許多,加上自己的題字,和別人寫的跋語,幾乎把全幅填滿了,確實是倪瓚風格裡難得的特例。
|
Description |
Ni Tsan, a native of Kiangsu province, was a solitary and lofty figure by nature. He also was said to have been a fanatic about cleanliness. After the age of 39, he left home and led the life of a drifter. In painting, he did not often use colors, giving his works a sense of pure and elegant harmony. This landscape painting is the only work by Ni Tsan in the Museum collection done in light colors. Compared to the empty compositions often seen in his other paintings, this one is much more complex with many forms. Along with Ni Tsan's own inscription i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and those of others, almost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is work is filled, making it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his painting. This work was done in 1368.
|
參考書目 |
林莉娜,〈元倪瓚雨後空林 軸〉,收入林麗江、何炎泉主編《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10),頁194-195。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長春園),第七冊,頁4030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214-21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四冊,頁289-291
|
參考書目 |
1.〈元倪瓚雨後空林〉,收入劉芳如主編,《書畫裝池之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頁64。
2.蔣復璁,〈倪瓚雨後空林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元四大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二版,1984年三版),頁53-55。
3.高木森,〈試從「雨後空林」管窺倪瓚中年畫風〉,《故宮季刊》,第十三卷第一期(1978年秋),頁67-77。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