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412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畫00141200000 |
品名 |
宋李公麟畫歸去來辭 卷
Homecoming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李公麟 |
數量 |
一卷 |
位置 |
尺寸(公分) |
隔水三 |
11.4 |
隔水一 |
16.2 |
隔水四 |
19.4 |
隔水二 |
19.5 |
裱綾 |
3.2 |
拖尾 |
31x151 |
本幅 |
34x898.8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沈度
印記 expand_more
|
拖尾 |
永樂壬寅秋七月既望。華亭沈度謹識。 |
行楷書 |
靖節高風。百世景仰。其詩辭家寶。戶傳膾炙人口。至東坡山谷輩尤極讚美。且為之屬和焉。一時傅為勝事。茲伯時以澄心堂紙圖其像。繪其辭作長卷。運巧布奇。纖毫畢具。一種瀟灑清真之氣。能超出筆墨蹊徑之外。溢人目睫。如親見其思致閒雅。稱其所謂沖澹者。駸駸乎。與吳道子王摩詰抗衡矣。永樂壬寅秋七月既望。華亭沈度謹識。 |
印主 |
印記 |
沈度 |
雲間沈度 |
沈度 |
侍講學士之章 |
沈度 |
自樂軒 |
|
題跋 |
金鈍
印記 expand_more
|
拖尾 |
雲間金鈍書 |
行書 |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青松夾路生。白雲宿簷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絃驚別鶴。下絃操孤鸞。願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雲間金鈍書。 |
|
題跋 |
夏昶 |
拖尾 |
東吳夏昹仲昭書 |
楷書 |
歸田園居。(文不錄)。 |
題跋 |
文徵明
印記 expand_more
|
拖尾 |
嘉靖丁卯四月望長洲文徵明謹題 |
楷書 |
右龍眠居士畫歸去來辭圖。按畫譜所載有二。此卷無宣和六璽而有紹興小繭印。乾卦印鈴(應為鈐)縫。內府圖書印。豈南渡時又經剪割以入內府耶。諦觀其布置運筆與盧鴻乙草堂十志圖絕相似。元亮丰神邁往。高曠怡閒。令人顧接不暇。蓋非靖節不足奮龍眠之妙筆。非龍眠不足傳靖節之高標。允矣二絕。嘉靖丁卯四月望長洲文徵明謹題。 |
印主 |
印記 |
文徵明 |
文徵明印 |
文徵明 |
衡山 |
文徵明 |
停雲館(重一) |
文徵明 |
文徵明印 |
文徵明 |
悟言室印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
(乾卦) |
收傳印記 |
|
內府圖書(重七內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朱之赤 |
朱之赤鑑賞 |
收傳印記 |
|
祕玩 |
收傳印記 |
宋高宗 |
紹 |
收傳印記 |
宋高宗 |
紹興 |
收傳印記 |
宋高宗 |
興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養心殿鑑藏寶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高士 |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
歸去來辭 |
主要主題 |
樹木 |
松 |
|
次要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童僕 |
次要主題 |
車 |
獸力車 |
|
次要主題 |
建築 |
房舍 |
|
次要主題 |
建築 |
籬笆、圍牆 |
籬笆(花棚) |
次要主題 |
船 |
篷舟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仕女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百姓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孩童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農夫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漁夫、船夫 |
漁夫 |
其他主題 |
人物 |
樵夫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奇石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牛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狗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馬 |
|
其他主題 |
果蔬 |
葫蘆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水利 |
水欄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庭院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欄杆 |
|
其他主題 |
翎毛 |
雞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房用具 |
紙、筆 |
其他主題 |
器用 |
花器 |
盆景、錘子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桌、椅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飲食器 |
爵、豆、缽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楊柳 |
|
技法 |
技法細目 |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
|
工筆 |
|
白描 |
|
皴法 |
|
寫意 |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宣和畫譜》載:「公麟畫陶潛歸去來兮圖,不在於田園松菊,乃在於臨清流處。」這種「歸去來辭圖」影響後世甚鉅。本幅筆墨清朗,白描人物線條流暢。幅上並無作者款印,根據舊籤,定為李氏之作。然從其畫風觀之,當為後人所為。
李公麟(西元一0四九-一一0六年),舒州(安徽舒城)人。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博文強識,熙寧三年進士。精於繪事,人物、鞍馬、花鳥、山水,無不精妙。
|
Description |
The Hsuan-ho hua-p’u catalogue from the Northern Sung states that “Kung-lin illustrated T’ao Yuan-ming’s Homecoming. Not among gardens, pines, and mums, he is shown by clear streams.” This type of illustrated Homecoming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later versions. The brush and ink of this work are pure and clear, and the figures in outline manner (pai-miao) are fluid. This work bears neither seal nor signature of the artist, but has been attributed to Li Kung-lin. The style, however, suggests the hand of a later artist. Li Kung-lin, a native of Anhwei province, was a highly learned scholar. Also a gifted painter, he excelled at painting figures, horses, and birds-and-flowers, and landscapes.
|
參考書目 |
邱士華,〈宋李公麟畫歸去來辭 卷〉,收入邱士華、林麗江、賴毓芝主編《偽好物-16~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04),頁176-183。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養心殿),上冊,頁619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1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五冊,頁303-310
|
參考書目 |
1.王耀庭,〈宋李公麟畫歸去來辭〉,收入王耀庭編,《淵明逸致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年初版),頁98。
2.彭家鳳,〈中國清代以前繪畫中犬的形象〉,《議藝份子》,第6期(2004年4月),頁27-41。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