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明唐寅秋聲賦圖 卷

Illustration of Ode to the Sounds of Autumn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1582N000000000
作品號 故畫00158200000
品名 明唐寅秋聲賦圖 卷
Illustration of Ode to the Sounds of Autumn
分類 繪畫
作者 唐寅
創作時間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
數量 一卷
位置 尺寸(公分)
隔水一 11.6
隔水二 12.9
隔水三 13
隔水四 13.7
裱綾 13.9
引首 28.3x104
拖尾 31.9x223
本幅 32.2x126
質地位置 質地
引首
拖尾
本幅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唐寅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正德戊辰(西元一五0八年)。畫於學圃堂。晉昌唐寅。 行書
印主 印記
唐寅 南京解元
唐寅 唐伯虎
唐寅 唐寅私印
作者款識 唐寅 印記 expand_more 拖尾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烟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懍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奮發。豐草綠縟而爭先(點去)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夫。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賦。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蘇臺唐寅書於學圃堂。 行書
印主 印記
唐寅 唐伯虎
唐寅 南京解元
唐寅 六如居士
題跋 周天球 印記 expand_more 引首 周天球 行書 聲在樹間。周天球
印主 印記
周天球 周氏公瑕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張孝思 張則之
收傳印記 靜心堂書畫印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石渠定鑑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重華宮鑑藏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寶笈重編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山水 夜景(月景)
主要主題 山水 秋景
主要主題 經史‧故事 秋聲賦
其他主題 人物 侍從(侍女、童僕) 童僕
其他主題 人物 高士(士人、隱士) 高士
其他主題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其他主題 山水
其他主題 山水 溪澗、湍泉 溪澗
其他主題 山水 瀑布
其他主題 建築 寺廟
其他主題 建築 房舍
其他主題 建築 茅草屋
其他主題 建築
其他主題 建築 籬笆、圍牆 圍牆
其他主題 器用 文玩(琴棋書畫)
其他主題 器用 傢俱(屏風) 屏風、桌、椅
其他主題 器用 燭台.蠟燭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樹木 寒林.枯樹 枯樹
技法 技法細目
人物衣紋描法(減筆)
苔點
皴法
皴法 披麻皴
皴法 斧劈皴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41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八冊,頁251-25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