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354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畫00135400000 |
品名 |
明陳祼洗硯圖 軸
Washing the Inkstone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陳祼,Chen Guan |
創作時間 |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 |
數量 |
一軸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陳祼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百道飛流下激湍。傲然攜硯石崖寒。墨花留伴溪烟濯。盤礡松陰袖手看。子垂陸先生有硯癖。蓄古硯數十方。思得清流長澗滌之。因命余作一洗硯圖。然後買山。右詩乃先生所作。并命書以見意云。甲寅(西元一六一四年)長至。道樗祼。 |
行楷書 |
|
|
題跋 |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壬午(西元一七六二年)春日御題 |
行書 |
陶泓三沐更三薰。袖手臨流看墨雲。便欲買山此長住。由來巢許未曾聞。壬午(西元一七六二年)春日御題。 |
|
題籤 |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
|
|
|
陳祼洗硯圖。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
思芹 |
收傳印記 |
|
新建裘氏珍藏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八徵耄念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太上皇帝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古希天子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寶笈重編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山水 |
|
|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
洗硯 |
次要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童僕1人 |
次要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
次要主題 |
山水 |
瀑布 |
|
次要主題 |
建築 |
房舍 |
|
次要主題 |
樹木 |
松 |
|
次要主題 |
樹木 |
楓樹.槭樹 |
楓樹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湖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庭院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欄杆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籬笆、圍牆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房用具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玩(琴棋書畫) |
書、二硯 |
其他主題 |
器用 |
花器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香爐.火盆 |
香爐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桌椅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
技法 |
技法細目 |
人物衣紋描法(減筆) |
|
苔點 |
|
皴法 |
披麻皴 |
寫意 |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陳祼字誠將,號道樗,又號白室,江蘇吳縣人,約生於嘉靖四十二年(西元一五六三)。萬曆啟禎間(約一六一0-一六四0)在蘇州,與畫家程嘉燧、文從簡、盛茂瞱、卞文瑜有交誼。陳貞慧山陽錄載祼壯遊名山大川,所至爭客之,得其筆墨,如隋珠鄴錦。山水接軫文徵明,工行楷書,能詩,晚年遁跡虎丘,以吟咏自適,有嫗解集。
此幅應陸子垂作洗硯詩意,筆墨酣暢,樹石造型多作斜長形,為吳派晚期特色之一。
|
Description |
Washing the Inkstone
Ch’en Kuan (active early 17th century)
Ming dynasty
Ch’en Kuan, a native of Suchou, Kiangsu, was born around 1563. During the late Wan-li, T’ien-ch’i and Ch’ung-chen reigns (ca. 1610-1644) he lived in Suchou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painters Ch’eng Chia-sui, Wen Ts’ung-chien, Sheng Mao-yeh, and Pien Wen-yu. Ch’en Kuan’s landscape paintings follow the style of Wen Cheng-ming. He was also an able poet and calligrapher. Late in life he lived as a recluse on Tiger Hill in Suchou.
This painting answers Lu Tzu-ch’ui’s “The Poetic Idea of Washing the Inkstone.” Brush and ink are relaxed and flowing, and the rocks are constructed in long, slanted forms--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Wu School painting.
|
參考書目 |
邱士華,〈明陳祼洗硯圖 軸〉,收入邱士華主編《行篋隨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7.03),頁62-65。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懋勤殿),第七冊,頁3557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442-443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九冊,頁155-156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