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058N000000000
|
作品號 |
故畫00105800000 |
品名 |
明文徵明林泉雅適圖并書七言長句 卷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文徵明 |
書體 |
行書 |
創作時間 |
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1554) |
數量 |
一卷 |
釋文 |
(第一首)郭西閒汎。雨足新蒲長碧芽。野塘十里抱村斜。青春語燕窺游舫。白日流雲漾淺沙。湖上脩眉遠山色。風前薄面小桃花。老翁負汲歸何處。深樹鶴鳴有隱家。(第二首)夏日飲湯子重園亭賦。城居何處息炎蒸。與客來投小隱亭。五月葵榴晴折絳。四簷梧竹晝圍青。從心(疑漏一字)遠柴門靜。不覺風微宿酒醒。怪是淹留終日便。主人蕭散舊忘形。(第三首)夏日園居。筆床書卷繞壺觴。到此欣然百事忘。自笑頻來非俗客。只愁難卻是清忙。池塘聽雨煩心淨。軒檻迎風醉面涼。綠樹繚垣啼鳥寂。更從何處覓江鄉。(第四首)題畫。隔浦群山百疊秋。青烟漠漠望中收。松搖落日黃金碎。江浸長江(點去)空碧玉流。水閣虛明占勝概。野情蕭散在滄洲。人間佳境非難覓。自是塵緣不易投。(第五首)莊居即事。背郭通村小築居。任心還往樂何如。山中舊業千頭橋(點去)橘。水面新租十畝魚。未遂隱諜聊避俗。不忘壯志有藏書。抱衾曾借西齋榻。回首題詩十載餘。嘉靖甲寅秋七月望書。徵明。 |
位置 |
尺寸(公分) |
隔水一 |
12.6 |
隔水二 |
12.8 |
隔水三 |
12.8 |
引首 |
30.2x115.6 |
畫幅 |
30.2x186 |
書幅 |
32.2x127.7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作者印記 |
文徵明 |
文徵明印 |
作者印記 |
文徵明 |
徵仲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養心殿鑑藏寶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山水 |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高士,士人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山徑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湍泉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寺廟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房舍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亭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茅草屋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籬笆、圍牆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竹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松 |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甲寅七月望,作林泉雅適圖並書七言長句。書蒼厚,畫亦盡用禿筆,漸趨拙趣,後期吳派中如張復張宏等多類此種。是年,文徵明八十五歲。
|
參考書目 |
吳誦芬、童文娥、譚怡令,〈明文徵明林泉雅適圖并書七言長句 卷〉,收入《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03),頁80-83、320。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養心殿),上冊,頁634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198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九冊,頁101-104
|
參考書目 |
1.江兆申,〈文徵明林泉雅適圖並書七言長句 卷〉,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吳派畫九十年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再版,1981年三版),頁316 - 317。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