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233N000000012
|
作品號 |
故畫00123300012 |
品名 |
名繪集珍 冊 宋李唐仙巖采藥
Gathering Herbs in the Land of Immortals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李唐,Li Tang |
數量 |
一幅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籤 |
|
|
|
|
李唐仙巖采藥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元汴印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樹木 |
|
|
次要主題 |
人物 |
百姓 |
藥劑師 |
次要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溪澗 |
其他主題 |
山水 |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山徑 |
徑 |
其他主題 |
器用 |
葫蘆 |
藥葫蘆 |
技法 |
技法細目 |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
|
工筆 |
|
皴法 |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李唐(約西元1049─1130年),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徽宗朝入畫院,高宗建炎間為畫院待詔。善山水人物,是北宋至南宋間具有影響力的大家。
茂林溪岸,一人肩葫蘆,沿著蜿蜒的小徑,走向參天古木的林中去採藥。樹木枝幹交錯,葉片繁密,與溪水及小徑成虛實對比,也突顯出森林的幽深神秘。
本幅選自「名繪集珍」冊。
|
內容簡介 |
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徽宗朝補入畫院,高宗建炎間(1127-1230)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授金帶。善畫山水人物,筆意不凡,兼工畫牛。由於李唐身歷兩宋畫院,個人的成就卓越,為南北宋之間承先啟後的大家。本幅選自「名繪集珍冊」第七幅,畫茂林溪岸,古木參天,綠樹覆蔭,一人肩荷葫蘆,沿著蜿蜒小徑行至林中採藥。作者以枝幹交錯、葉片繁密的林木為「實」,以溪水及小徑為「虛」,並採斜角式的佈局,虛實相應,已展現南宋邊角構圖的意念。全作以濃墨鉤勒山石樹木的輪廓,又以雙鉤畫夾葉,再罩以青綠,使得樹林更顯蒼鬱。以尖細之筆畫水紋,又以較為簡括的筆觸皴染坡石與樹木的紋理,全作筆法靈活。本幅並無作者款印,但畫樹石與設色的方法皆與李唐的作風相近,或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舊籤將此幅訂名為李唐之作。(李玉珉)
|
Description |
Li T’ang, a native of Honan province, was in the Northern Sung painting academy under Hui-tsung and resumed service in the Southern Sung under Kao-tsung as Painter-in-Attendance. He specialized in landscapes and figure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landscape painters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 interim.At the edge of a stream by lush woods, a figure makes his way with a gourd bottle slung over his shoulder as he walks along a zigzagging path. He appears to be heading into the woods to gather herbs. The dense branches and lush leaves, which contrast with the light sky, water, and path, create for a dark and mysterious atmosphere for the setting.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九冊,頁160-165
|
參考書目 |
許文美,〈名繪集珍 冊 宋李唐仙巖采藥〉,收入《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06),頁130-131、170-171。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六),第四冊,頁184-185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