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竹雕窺簡圖筆筒
Bamboo brush holder carved with a woman reading letter

雕刻

高14.0公分 口徑8.5公分 底徑8.7公分

筆筒為書齋之器用,《長物志》〈筆筒〉條記「湘竹栟櫚者佳」,明中葉以來多以竹刻為陳設雅玩。此件「窺簡圖筆筒」浮雕高髻仕女,為「西廂記」中的崔鶯鶯,背屏風而立,含羞展卷細讀。屏風上淺刻梧桐樹,枝葉繁茂,枝上立一鳥,「三松」二字楷書款識陰刻於屏風右下角。屏風後躲著另一仕女為紅娘,食指掩唇偷窺讀簡的小姐。側屏風後,几案陳設有瓶花、爐盒香具、古琴、筆硯之類。此件圖樣源自明末清初畫家陳洪綬(1599-1652)為《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版畫之〈窺簡〉和〈報捷〉。而朱稚征字叔子,號三松,是萬曆年間竹雕的代表人物。傳世作品中多有「三松」款,但以此件最為著名。在構圖上的匠心裁量,營造如繪畫般的氣氛,又力求工細繁複的技術表現,可為竹雕工藝之極致。(引自《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文物統一編號 故雕000013N000000000
品名 竹雕窺簡圖筆筒
Bamboo brush holder carved with a woman reading letter
分類 雕刻
時代
西元17世紀
尺寸 高14.0公分 口徑8.5公分 底徑8.7公分
說明 筆筒為書齋之器用,《長物志》〈筆筒〉條記「湘竹栟櫚者佳」,明中葉以來多以竹刻為陳設雅玩。此件「窺簡圖筆筒」浮雕高髻仕女,為「西廂記」中的崔鶯鶯,背屏風而立,含羞展卷細讀。屏風上淺刻梧桐樹,枝葉繁茂,枝上立一鳥,「三松」二字楷書款識陰刻於屏風右下角。屏風後躲著另一仕女為紅娘,食指掩唇偷窺讀簡的小姐。側屏風後,几案陳設有瓶花、爐盒香具、古琴、筆硯之類。此件圖樣源自明末清初畫家陳洪綬(1599-1652)為《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版畫之〈窺簡〉和〈報捷〉。而朱稚征字叔子,號三松,是萬曆年間竹雕的代表人物。傳世作品中多有「三松」款,但以此件最為著名。在構圖上的匠心裁量,營造如繪畫般的氣氛,又力求工細繁複的技術表現,可為竹雕工藝之極致。(引自《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書名 作者/編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赴美展圖錄)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Wen C. Fong, James C.Y. Wat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996/05
《國寶菁華 器物篇》 主編/林柏亭;文字撰述/呂世浩、余佩瑾、施靜菲、陳玉秀、陳慧霞、張麗端、嵇若昕、游國慶、廖寶秀、楊美莉、鄧淑蘋、蔡玫芬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6/12
《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 主編/蔡玫芬 文字撰述:論文/蔡玫芬、何傳馨、林天人;單品說明/余佩瑾、吳曉筠、侯怡利、張志光、張湘雯、張麗端、陳慧霞、游國慶、黃蘭茵、劉祐竹、蔡慶良、鄧淑蘋、賴依縵(按姓氏筆畫排序)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11
《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余佩瑾主編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03
《匠心筆蘊-院藏明清版畫特展》The Printmaker''''s Ingenuity and Craft:Ming and Qing Print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宋兆霖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5/07
《特別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神品至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 NHK, NHKプロモーション, 讀賣新聞社, 產經新聞社, フジテレビジョン, 朝日新聞社, 毎日新聞社 編集 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 2014/06
《故宮文物月刊》100期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書畫、圖書文獻三處同仁聯合執筆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1/07
《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竹木果核篇】》 嵇若昕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9/11
天工寶物─八千年歷史長河 嵇若昕、余佩瑾、施靜菲、張麗端、游國慶、楊美莉、廖寶秀、陳慧霞、蔡玫芬、鄧淑蘋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6/04
《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 劉芳如、張華芝、馬孟晶、蔡玫芬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3/03
《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房聚英》 蔡玫芬、國立故宮博物院 日本京都巿:同朋舍出版 1992/11
識文位置 識文種類 全文
人名款 三松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