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三希堂法帖(十一) 冊 宋蘇軾書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

法帖

(第一則)洞庭春色賦。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豈霜餘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戲於其間。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舉棗葉之有餘。納芥子其何艱。冝賢王之達觀。寄逸想於人寰。嫋嫋兮春風。泛天宇兮清閑。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攜佳人而往游。勤霧鬢與風鬟。命黄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雲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銀罌。紫絡青綸。随屬車之鴟夷。欵木門之銅環(點去)鐶。分帝觴之餘瀝。幸公子之破慳。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痺頑。盡三江於一吸。吞魚龍之神姦。醉夢紛紜。始如髦蠻。鼔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瓊關。卧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於渺茫。弔夫差之惸鰥。屬此觴於西子。洗亡國之愁顔。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覺而賦之。以授公子曰。烏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為我刪之。(第二則)中山松醪賦。始予宵濟于衡漳。軍渉而夜號。燧松明以記淺。散星宿於亭皐。鬱風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豈千歳之妙質。而死斤斧於鴻毛。效區區之寸明。曾何異於束蒿。爛文章之糾纏。驚節解而流膏。嘻構廈其已遠。尚藥石之可曹。收薄用於桑榆。製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燼之中。免尔螢爝之勞。取通明於盤錯。出肪澤於烹熬。與黍麥而皆熟。沸春聲之嘈嘈。味甘餘之小苦。歎幽姿之獨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烝羔。酌以癭藤之紋樽。薦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飲之幾何。覚天刑之可逃。投柱杖而起行。罷兒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飛猱。遂從此而入海。渺翻天之雲濤。使夫嵇阮之倫。與八仙之群豪。或騎麟而翳鳯。爭榼挈而瓢操。顛倒白綸巾。淋漓宫錦袍。追東坡而不可及。歸餔啜其醨糟。漱松風於齒牙。猶足以賦遠游而續離騷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予。戲為作賦。後予為中山守。以松節釀酒。復為賦之。以其事同而文類。故錄為一卷。紹聖元年(西元一0九四年)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東坡居士記。

文物統一編號 贈帖000088N000000016 more
贈帖000088N000000017 贈帖000088N000000018 贈帖000088N000000019 贈帖000088N000000020 贈帖000088N000000021 贈帖000088N000000022 贈帖000088N000000023 贈帖000088N000000024 贈帖000088N000000025 贈帖000088N000000026 贈帖000088N000000027
作品號 贈帖00008800003
品名 清三希堂法帖(十一) 冊 宋蘇軾書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
分類 法帖
作者 蘇軾
書體 行書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第一則)洞庭春色賦。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豈霜餘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戲於其間。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舉棗葉之有餘。納芥子其何艱。冝賢王之達觀。寄逸想於人寰。嫋嫋兮春風。泛天宇兮清閑。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攜佳人而往游。勤霧鬢與風鬟。命黄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雲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銀罌。紫絡青綸。随屬車之鴟夷。欵木門之銅環(點去)鐶。分帝觴之餘瀝。幸公子之破慳。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痺頑。盡三江於一吸。吞魚龍之神姦。醉夢紛紜。始如髦蠻。鼔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瓊關。卧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於渺茫。弔夫差之惸鰥。屬此觴於西子。洗亡國之愁顔。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覺而賦之。以授公子曰。烏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為我刪之。(第二則)中山松醪賦。始予宵濟于衡漳。軍渉而夜號。燧松明以記淺。散星宿於亭皐。鬱風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豈千歳之妙質。而死斤斧於鴻毛。效區區之寸明。曾何異於束蒿。爛文章之糾纏。驚節解而流膏。嘻構廈其已遠。尚藥石之可曹。收薄用於桑榆。製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燼之中。免尔螢爝之勞。取通明於盤錯。出肪澤於烹熬。與黍麥而皆熟。沸春聲之嘈嘈。味甘餘之小苦。歎幽姿之獨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烝羔。酌以癭藤之紋樽。薦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飲之幾何。覚天刑之可逃。投柱杖而起行。罷兒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飛猱。遂從此而入海。渺翻天之雲濤。使夫嵇阮之倫。與八仙之群豪。或騎麟而翳鳯。爭榼挈而瓢操。顛倒白綸巾。淋漓宫錦袍。追東坡而不可及。歸餔啜其醨糟。漱松風於齒牙。猶足以賦遠游而續離騷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予。戲為作賦。後予為中山守。以松節釀酒。復為賦之。以其事同而文類。故錄為一卷。紹聖元年(西元一0九四年)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東坡居士記。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4.4x16.8
全幅 32.1x40.4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乾隆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長至後一日御題 行書 內府收蘇軾書凡數十種。妍秀飄逸。各極其勝。此所書二賦。乃將過嶺時筆。精氣盤鬱豪楮間。首尾麗密。信坡書中所不多覯。讀賦中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扵一班。與夫取通明於盤錯。出肪澤於烹熬數語。殆其自道於無意中自然流出。所謂氣高天下者。尚可想見。乾隆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長至後一日御題。
印主 印記
清高宗 會心不遠
清高宗 德充符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張孝思 張孝思
收傳印記 張則之 張則之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林志鈞,〈三希堂帖考〉,《帖考》,(臺北:華正書局),頁289-290
收藏著錄 黃杰先生遺贈文物目錄,頁17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