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三希堂法帖(二) 冊 晉王獻之保母帖

Modelbook Calligraphy in the Three Rarities Hall (Sanxitang), Two: Epitaph for My Nanny Modelbook (Baomu Tie)

法帖

□(會)耶王獻之保母。姓□(李)名意如。廣漢人也。在母家□行高秀。歸王氏。柔順□懃。□屬文。能草書。解釋老旨趣。年七十。興寧三年。歲在乙丑二月六日。無疾而終。□□□□□□□□□□□□岡下。□以曲水□□。交螭方□。□□□□墓上。立□石而志之。□夫□八百餘載。□獻之保母□于兹土者。尚□□□。

文物統一編號 贈帖000079N000000024 more
贈帖000079N000000025 贈帖000079N000000026 贈帖000079N000000027 贈帖000079N000000028 贈帖000079N000000029 贈帖000079N000000030 贈帖000079N000000031 贈帖000079N000000032 贈帖000079N000000033
作品號 贈帖00007900008
品名 清三希堂法帖(二) 冊 晉王獻之保母帖
Modelbook Calligraphy in the Three Rarities Hall (Sanxitang), Two: Epitaph for My Nanny Modelbook (Baomu Tie)
分類 法帖
作者 王獻之,Wang Xianzhi
書體 行書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會)耶王獻之保母。姓□(李)名意如。廣漢人也。在母家□行高秀。歸王氏。柔順□懃。□屬文。能草書。解釋老旨趣。年七十。興寧三年。歲在乙丑二月六日。無疾而終。□□□□□□□□□□□□岡下。□以曲水□□。交螭方□。□□□□墓上。立□石而志之。□夫□八百餘載。□獻之保母□于兹土者。尚□□□。
位置 尺寸(公分)
全幅 32.1x40.4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徐守和 本幅 崇禎八年(西元一六三五年)乙亥季春廿八日。朗白徐守和書。 楷書 晉王大令保母帖釋文。郎邪王獻之保母。姓李名意如。廣漢人也。在母家志行高秀。歸王氏。柔順恭懃。善屬文。能草書。解釋老旨趣。年七十。興寧三年。歲在乙丑(西元三六五年)二月六日。無疾而卒終。己卯既望葬焉。柩出□□□□會岡下。殉以曲水小硯。交螭方壺。樹雙柏於墓上。立貞石而志之。悲夫後八百餘載。知獻之保母宮于兹土者。尚可考焉。崇禎八年乙亥(西元一六三五年)季春廿八日。朗白徐守和書。
題跋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乾隆庚午(西元一七五0年)小除夕。秉燭御識。 行書 保母墓甎。至宋寧宗嘉泰癸亥(西元一二0三年)始見於世。其文有八百餘載之語。若前知者。周必大平園集中亦嘗及之。要知名蹟流傳有數。固無足怪。董香光摹入戲鴻堂帖中。臨池家遂人有其書。而初搨絕少。今乃得之正香光藏本。謂是晉搨。縱未必然。其為大令親書於甎晉人所刻固無可疑。宋潛溪以蘭亭乃唐人鈎摹入石。此固當勝。一語足為定論。姜堯章辨證轉辭費耳。乾隆庚午(西元一七五0年)小除夕。秉燭御識。
印主 印記
清高宗
清高宗
題跋 趙孟頫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至大二年(西元一三0九年)七月廿日為范喬年題。子昂。 楷書 吾舊藏此保母帖。郭右之從吾求。乃輙以與之。不意十五年後重見之也。保母帖雖晚出。然是大令無恙時所刻。與世所傳臨摹上石者萬萬也。至大二年(西元一三0九年)七月廿日為范喬年題。子昂。
印主 印記
趙孟頫 趙氏子昂
趙孟頫 松雪齋
題跋 董其昌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甲戌(西元一五七四年)九月望後二日題。其昌。 行書 書家得宋搨已為罕見。況唐搨乎。又誰知有晉搨如保寶(點去)母帖是王子敬刻。八百年而再出。又六百年而落吾手。宋時聚訟定武稧帖者。似多事矣。癸酉(西元一五七三年)十月朔頒曆日。得之菜市口秦人。甲戌(西元一五七四年)九月望後二日題。其昌。
印主 印記
董其昌 青宮太保
董其昌 董其昌印
題跋 郭天錫 本幅 壬辰(西元一二九二年)長至日昜跋 楷書 右晉太宰中書令王獻之字子敬書保母帖。至元己丑九月。獲于趙兵部子昂。及來杭與別本較之大不同。然未易與口舌爭。深曉王氏書者。迺能知之。予愛帖中氏字。於字。石字。于字。臨學三年。無一字似者。古人真難到耶。壬辰(西元一二九二年)長至日昜跋。
題跋 郭天錫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金城郭天錫審定秘玩 行書 蘭亭貴重玉石刻。云是率更脫真蹟。至今真贗亂紛紜。爭似王書親入石。八百餘年保母辭。獻之筆法似羲之。斷碑剝落百餘字。高作歐顏千世師。金城郭天錫審定秘玩。
印主 印記
郭天錫 天錫
郭天錫 金城郭氏
郭天錫 快雪齋
郭天錫 北山珍玩
題跋 陳從龍 本幅 至正十七年(西元一三五七年)六月廿日長沙陳從龍題保母帖後 行書 晉王羲之書法入神。一傳至獻之。而筆法似之。是一家授受有專門之秘。不然何千載而下。竟無有能似之者。國朝以來。惟吳興趙子昂學古書法。多蓄周秦漢晉篆隸真草碑刻。以善書名。當時其博古所得者多矣。至其書又自成一家。獻之保母帖書法之精。真本似此不可多得矣。由興寧幽壙所藏。而其誌已知其後八百載復出。今是帖自子昂四傳而至豫章龔本立。古物去留固自有數。獻之誌壙而卜年顯晦如期。豈書法之神而數亦神耶。至正十七年(西元一三五七年)六月廿日長沙陳從龍題保母帖後。
題跋 徐守和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崇禎甲戌(西元一六三四年)仲冬哉生明。燈下清賞識此。小清閟主人徐守和。 行書 和郭右之保母帖贊。書家何以重手刻。古墨蟲消別留蹟。禊帖聚訟吾猶人。定武浪傳五字石。曹娥當堕預占辭。保母應出期合之。鑿鑿殘碑百廿字。底須蕭翼賺才師。蔡中郎題曹娥碑云。三百年後。碑冢當堕江中。茲保母志云。八百年後。知獻之保母宮于茲土。豈神物之顯晦。亦有數存乎其間哉。此磚刻相傳出自大令手。不得而知。至於藏鋒斂鍔。大有漢魏篆籀風格。夜闇手摸。猶知其高出定武一層也。文亦古澹佳絕。由趙松雪傳流至今。收藏者代不一家。皆當時名墨。豈易得也耶。崇禎甲戌(西元一六三四年)仲冬哉生明。燈下清賞識此。小清閟主人徐守和。
印主 印記
徐守和 徐守龢印
徐守和 朗白氏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趙孟頫 合同
收傳印記 趙佶 御書(半印)
收傳印記 聊復爾齋之印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蒼巖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黃杰先生遺贈文物目錄,頁172
收藏著錄 林志鈞,〈三希堂帖考〉,《帖考》,(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頁217-21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