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三希堂法帖(十二) 冊 宋蘇軾書魚枕冠頌

Modelbook Calligraphy in the Three Rarities Hall (Sanxitang), Twelve: Ode to the Hat Decorated with Fishbone

法帖

魚枕冠頌。瑩淨魚枕冠。細觀初何物。形氣偶相值。忽然而為魚。不幸遭冈罟。剖魚而得枕。方其得枕時。是枕非復魚。湯火就模範。巉然冠五嶽。方其為冠時。是冠非復枕。成壞無窮已。究竟亦非冠。假使未變壞。送與無髮人。簪導無所施。是名為何物。我觀此幻身。已作露電觀。而況身外物。露電亦無有。佛子慈愍故。願受我此冠。若見冠非冠。則知我非我。五濁煩惱中。清淨常歡喜。僕在黃岡時戲作此等語十數篇。漸復忘之。元祐三年(西元一0八八年)八月廿九日同僚早出。獨坐玉堂。忽憶此二首。聊復錄之。翰林學士眉山蘇軾記。

文物統一編號 贈帖000089N000000020 more
贈帖000089N000000021 贈帖000089N000000022 贈帖000089N000000023 贈帖000089N000000024 贈帖000089N000000025 贈帖000089N000000026
作品號 贈帖00008900007
品名 清三希堂法帖(十二) 冊 宋蘇軾書魚枕冠頌
Modelbook Calligraphy in the Three Rarities Hall (Sanxitang), Twelve: Ode to the Hat Decorated with Fishbone
分類 法帖
作者 蘇軾,Su Shi
書體 行書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魚枕冠頌。瑩淨魚枕冠。細觀初何物。形氣偶相值。忽然而為魚。不幸遭冈罟。剖魚而得枕。方其得枕時。是枕非復魚。湯火就模範。巉然冠五嶽。方其為冠時。是冠非復枕。成壞無窮已。究竟亦非冠。假使未變壞。送與無髮人。簪導無所施。是名為何物。我觀此幻身。已作露電觀。而況身外物。露電亦無有。佛子慈愍故。願受我此冠。若見冠非冠。則知我非我。五濁煩惱中。清淨常歡喜。僕在黃岡時戲作此等語十數篇。漸復忘之。元祐三年(西元一0八八年)八月廿九日同僚早出。獨坐玉堂。忽憶此二首。聊復錄之。翰林學士眉山蘇軾記。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4.4x16.8
全幅 32.1x40.4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楊維禎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至正三年(西元一三四三年)冬十月朔。鐵心道人識于錢唐湖上 行書 余讀蘇玉局在玉堂所寫維摩贊。魫冠頌二首。而知是老游戲人間。世其所見。卓然獨立乎。造是物者之表。雖東方曼倩。號為滑稽之雄。豈能及哉。玉堂瘴海一升一沉。世間以為利害禍福者。又豈足以入其舍哉。世以是老之學。溺般若。而不知般若之學。不能出其文字之妙也。吁。維摩欲以無語現不二門。而是老欲以橫說豎說現妙喜語默雖殊。三昧一也。故會是灋者所至。為玉堂淨土。不然者雖玉堂淨土憂海而已耳。至正三年(西元一三四三年)冬十月朔。鐵心道人識于錢唐湖上。
印主 印記
楊維禎 鐵心道人
楊維禎 廉夫
楊維禎 會稽楊維禎印
題跋 杜本 本幅 杜本 行楷書 東坡先生之文之書。所謂如我。按指海印發光者也。維摩贊其室中八萬四千獅子座。一一演說妙法。未能答此半偈。魚枕頌非鏡鐙光中所見世界耶。在近世惟邵庵道人與之同參。杜本。
題跋 張雨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方外張雨 行書 大慧與富公書曰。如是得與究竟相應。豈獨於生死路上得力。異日再秉鈞軸致君於堯舜之上。如指諸掌耳。伏觀蘇公真書二頌。益信其為。究竟此所以為蘇公歟。方外張雨。
印主 印記
張雨 句曲外史張天雨印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三吳(半印)
收傳印記 柯九思 柯九思
收傳印記 柯九思 柯氏祕笈
收傳印記 袁易 袁氏通父
收傳印記 張氏澹齋(半印)
收傳印記 越來子圖書印
收傳印記 虞杼基本初
收傳印記 虞集 虞集
收傳印記 誠府珍賞
收傳印記 趙果政初
收傳印記 默菴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黃杰先生遺贈文物目錄,頁172
收藏著錄 林志鈞,〈三希堂帖考〉,《帖考》,(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頁296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