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books of the Accumulated Calligraphy Cliff (Jishuyan), Vol.30: Copy of Ouyang Xun's Eleven Model Calligraphies
法書
(第一則)數日不拜風姿。豈任思詠之至。偶製少肉松脯味。似不惡。輒送上。閑且訪及也。大素經等二十一卷先納。別希更借示。幸甚幸甚。謹狀。十六日。(第二則)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俱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冥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第三則)貞觀六年。仲夏中旬。初偶諸蘭惹。猥辱見示諸家書。徧得看尋。可以頓醒滯思。各甚嘉妙。今昔孰為比肩。至於興歎耳。珍重珍重。因書此敘于其後。渤海郡率更令歐陽詢記之。(第四則)靜而思之。勝事莫復過此。氣力弱。猶未愈。吾君何當至連附書。必向饒定須寄信立具。歐陽詢呈。(第五則)五月中得足下書。知道體平安。吾氣力尚未能平復。極欲知君等信息。比憂散散不可具言。不復。歐陽詢頓首頓首。(第六則)足下何當定返還。人望示心曲。永嘉書處。定難以為其心也。(第七則)比年守疾病。無事絕心氣。至於書處焉。並昔時既言必求。然顯數字豈能矣。須將示之。十五日。歐陽詢。(第八則)吾自腳氣數發動。竟未聽許。此情何堪。寄藥。猶可得也。(第十一則)車駕取四日迴京。東宮以吾後秋來重因。氣體疲頓。甚垂惻隱。蒙遣勞問。別給餐酒。奉牋通謝。手命優。恐欣勞。豈任誠素。弟恨此身已老。盡忠所事。特有平生之心。可惠子知我。茲故云云。賢叔並安佳。詢再拜。(第十二則)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短長合度。麁細折中。心眼準程。踈密停勻。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遲。遲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形枯。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傳授詇。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750N000000019
more
故書000750N000000020
故書000750N000000021
故書000750N000000022
故書000750N000000023
故書000750N000000024
故書000750N000000025
故書000750N000000026
故書000750N000000027
故書000750N000000028
故書000750N000000029
|
作品號 | 故書00075000007 |
品名 |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 冊 臨歐陽詢十一帖 Modelbooks of the Accumulated Calligraphy Cliff (Jishuyan), Vol.30: Copy of Ouyang Xun's Eleven Model Calligraphies |
分類 | 法書 |
作者 | 王澍,Wang Shu |
書體 | 行書 |
創作時間 |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 |
數量 | 一幅 |
作品語文 | 漢文 |
釋文 | (第一則)數日不拜風姿。豈任思詠之至。偶製少肉松脯味。似不惡。輒送上。閑且訪及也。大素經等二十一卷先納。別希更借示。幸甚幸甚。謹狀。十六日。(第二則)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俱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冥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第三則)貞觀六年。仲夏中旬。初偶諸蘭惹。猥辱見示諸家書。徧得看尋。可以頓醒滯思。各甚嘉妙。今昔孰為比肩。至於興歎耳。珍重珍重。因書此敘于其後。渤海郡率更令歐陽詢記之。(第四則)靜而思之。勝事莫復過此。氣力弱。猶未愈。吾君何當至連附書。必向饒定須寄信立具。歐陽詢呈。(第五則)五月中得足下書。知道體平安。吾氣力尚未能平復。極欲知君等信息。比憂散散不可具言。不復。歐陽詢頓首頓首。(第六則)足下何當定返還。人望示心曲。永嘉書處。定難以為其心也。(第七則)比年守疾病。無事絕心氣。至於書處焉。並昔時既言必求。然顯數字豈能矣。須將示之。十五日。歐陽詢。(第八則)吾自腳氣數發動。竟未聽許。此情何堪。寄藥。猶可得也。(第十一則)車駕取四日迴京。東宮以吾後秋來重因。氣體疲頓。甚垂惻隱。蒙遣勞問。別給餐酒。奉牋通謝。手命優。恐欣勞。豈任誠素。弟恨此身已老。盡忠所事。特有平生之心。可惠子知我。茲故云云。賢叔並安佳。詢再拜。(第十二則)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短長合度。麁細折中。心眼準程。踈密停勻。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遲。遲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形枯。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傳授詇。 |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二十 | 24.1x14.1 |
本幅二 | 24.5x11.6 |
本幅一 | 24.6x12.6 |
本幅十七至本幅十九 | 26.6x13.3 |
本幅三至本幅十四 | 27.7x14.5 |
本幅十五至本幅十六 | 27x13.4 |
質地位置 | 質地 |
---|---|
本幅 | 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
作者款識 | 王澍 | 本幅 | 汝帖十二卷。多殘斷不足觀。獨第十卷唐初四家書。首尾完具。頃於錫山朱氏。借得宋本。比之度江後諸刻。較圜勁有神采。因並臨之。丁未﹙西元一七二七年﹚長至後二日。 | 行書 |
類別 | 參考資料 |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2144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