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贈畫000327N000000000
|
作品號 |
贈畫00032700000 |
品名 |
元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軸
The Stone Cliffs of Tianchi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黃公望,Huang Gongwang |
數量 |
一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23x86 |
全幅 |
316x118 |
詩塘 |
39.5x85.8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黃公望
印記 expand_more
|
本幅 |
一峰道人作天池石壁啚。時年七十有九。 |
行楷書 |
一峰道人作天池石壁啚。時年七十有九。 |
|
題跋 |
陳所蘊
印記 expand_more
|
詩塘 |
萬曆戊申(西元一六0八年)秋七月。具茨山人陳所蘊子有識。 |
行書 |
黃大痴天池石壁圖。予先友羅王常延年物也。延年賞鑒。冠絕一時。寶愛特至。中更家難。流離播遷。未嘗不攜以自隨。比避地海上。家徒四壁矣。客有請以重價居之者。延年默不應。隨而目攝之。其人逡巡謝去。予每過延年所。必縣而縱觀之。未嘗不嘖嘖嘆賞。盖予心欲之而不敢言。延年亦心許之而未即。予前年病且革。榻前勞苦。延年伏枕頓首曰。羈旅之臣。幸庇宇下。拜君提掖之惠。二十年往矣。□夕且塡溝壑。不知所以報。請以一峯道人天池石壁圖為別。此予夙心許君已久。然君□不苟取。不容不取值以傷君廉。願以二十金付兒子具窀穸。予旣不忘平生物。亦歸得其所。惟君圖之。予敬諾。如數以金與其子。攜之以歸。嗟乎。延陵季□□忍以生前所心許負已死者。而必酬之地下。延年先生不忍以生前所心許負後死者。而必酬之地上。千古高誼。寧能三屈指哉。予因重加裝潢。書之上方。以紀其事。念延年去人間世已及再稔矣。每一披閱。不勝人琴之感。萬曆戊申(西元一六0八年)秋七月。具茨山人陳所蘊子有識。 |
印主 |
印記 |
陳所蘊 |
東郭先生 |
陳所蘊 |
據梧子 |
陳所蘊 |
陳所蘊印 |
陳所蘊 |
太丘氏 |
|
題跋 |
董其昌 |
邊幅裱綾 |
其昌題。 |
行書 |
王延年即羅龍文中書舍人子。嚴氏之客也。家藏名跡甚夥。分宜牽累。散者十九。延年負其尤。奔避海上。其人矜詡自喜。每與索觀所藏。靳固不出。此啚歸子有太僕後。始獲鑒賞。峯巒渾厚。草木華滋。眞傑作也。其昌題。 |
題跋 |
傅增湘
印記 expand_more
|
上方裱綾 |
戊寅(西元一九三八年)四月沅叔傅增湘。 |
楷書 |
大風堂藏一峯道人天池石壁圖眞蹟無上神品。昔董文敏游吳中。策筇石壁下。狂呼黃石公者。再歎子久能以造物為師。正追憶此圖而發。今此劇蹟。乃為大千所得。攜以屬題。因附識之。戊寅(西元一九三八年)四月沅叔傅增湘。 |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
(一印漫漶不識)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大千之寶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大千好夢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大風堂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大風堂圖書珍祕印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不負古人告後人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至寶是寶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別時容易 |
收傳印記 |
|
延年之印 |
收傳印記 |
|
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爰居士 |
收傳印記 |
|
張氏寶藏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張爰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球圖寶骨肉情 |
收傳印記 |
張善子 |
善子心賞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敵國之富 |
收傳印記 |
|
耦庵經眼 |
收傳印記 |
張大千 |
藏之大千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山水 |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房舍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亭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臺閣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松 |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大風堂遺贈名跡特展圖錄,頁49-50.88-89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