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統一編號 |
中畫000023N000000000
|
作品號 |
中畫00002300000 |
品名 |
明唐寅採蓮圖 卷
Picking Lotuses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唐寅,文彭,項元汴 |
數量 |
一卷 |
作品語文 |
漢文 |
位置 |
尺寸(公分) |
隔水二 |
11.5 |
隔水一 |
13.6 |
本幅一 |
35x150.2 |
本幅二 |
35x318 |
本幅三 |
35x52.5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收傳印記 |
|
(一洋文印半印)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重三)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父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父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所藏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孫世昌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子孫寶之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天籟閣(重一)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竹溪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臣宗萬(重一)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衣園居士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衣園珍藏(重一)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衣園審定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宗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宗萬私印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品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宮保世家(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桃里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神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神遊心賞(重一)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茲大(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退密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寄敖(重二)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教忠堂藏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游方之外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滋大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虛朗齋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子京家珍藏(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元汴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叔子(此印下有孤字記號)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鑑賞法書名畫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鑑賞章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萬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蒼巖子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山人(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父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收藏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 |
收傳印記 |
勵宗萬 |
雙清閣書畫章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八徵耄念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五福五代堂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太上皇帝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古希天子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避暑山莊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寶笈三編 |
類別 |
參考資料 |
內容簡介 |
唐寅(西元一四七○—一五二三年),字伯虎,江蘇吳縣人。他在書畫詩文各方面,均有過人的才華,而且性情豪放不羈,是明代中期蘇州地區,極具知名度的文人兼職業畫家。 夏日的清晨,夜霧尚未退盡,湖面四周,隱約可見柳樹、荷花、水波和小舟。遠方,並有一抹淡淡的山巒。全畫的構圖簡潔,但卻處處洋溢著瀟灑、典雅的筆墨趣味。是唐寅五十二歲的得意作品。
|
Description |
T'ang Yin, a native of Kiangsu province, was gifted at calligraphy, painting, poetry, and writing. By nature, he was a free and unrestrained spirit. A famous painter of the Soochow area in the middle Ming, he was able to combine elements of scholar and professional painting styles.
On a summer morning before the late night mist has yet to burn off, the surface of a lake reveals a willow tree, lotus blossoms, reeds and grasses, and a small skiff. In the distance are hills enveloped in mist represented (along with the water) by blank paper. The composition is quite abbreviated, yet it still overflows with a sense of abundance and elegant brushwork. This is a masterpiece of scholar-style painting by T'ang Yin done at the age of 51.
|
參考書目 |
1.何傳馨,〈明唐寅採蓮圖〉,收入何傳馨、許郭璜編,《夏景山水畫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1年七月初版),頁100。
2.江兆申,〈唐寅採蓮圖 卷〉,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吳派畫九十年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再版,1981年三版),頁307。
|
參考書目 |
林莉娜、陳建志、鄭淑方,〈明唐寅採蓮圖 卷〉,收入《明四大家特展-唐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07),頁64-67、296-297。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避暑山莊),第九冊,頁4512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八冊,頁269-272
|
本院文物保存維護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護業務作業原則〉辦理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