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仕女圖筆筒
Bamboo brush holder with imageries of ladies gathering
雕刻
明末清初
高15.7公分 口徑14.5公分
竹雕圓形筆筒,雕刻者利用山石與松樹隔成兩景,一為室內,一為室外。室內之景運用鏤空透雕技法雕出圓窗,窗外橫生一枝松樹。四位雲髻高聳的仕女,一人立於屏風後,右手指著屏風,回首與捧書畫卷軸的女子相談,屏風上陰刻工筆梧桐。一女子手捧如意,與另一側身女子欣賞瓶荷。室內橫陳長榻,室外松石下,三女閒憩,一坐蒲團上吹簫,一背坐石上彈奏,一持扇立松樹下。彈奏女子昂首回頭。石壁間淺陰刻行楷書「三松」二字款。 朱稚征,字叔子,號三松,可能生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左右,卒年不知,基活躍於萬曆年間(1573-1619),與祖父朱鶴、父親朱纓三人合稱「嘉定三朱」。使得竹刻成為嘉定一邑的特產。這件雕竹筆筒具有朱稚征竹刻作品的某些特徵,但可能是後人的冒名之作,也是傳世眾多「三松」款識作品中難得的精品。
文物統一編號 | 故雕000007N000000000 |
品名 |
竹雕仕女圖筆筒
Bamboo brush holder with imageries of ladies gathering |
分類 | 雕刻 |
時代 |
明末清初
西元17世紀 |
尺寸 | 高15.7公分 口徑14.5公分 |
說明 | 竹雕圓形筆筒,雕刻者利用山石與松樹隔成兩景,一為室內,一為室外。室內之景運用鏤空透雕技法雕出圓窗,窗外橫生一枝松樹。四位雲髻高聳的仕女,一人立於屏風後,右手指著屏風,回首與捧書畫卷軸的女子相談,屏風上陰刻工筆梧桐。一女子手捧如意,與另一側身女子欣賞瓶荷。室內橫陳長榻,室外松石下,三女閒憩,一坐蒲團上吹簫,一背坐石上彈奏,一持扇立松樹下。彈奏女子昂首回頭。石壁間淺陰刻行楷書「三松」二字款。 朱稚征,字叔子,號三松,可能生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左右,卒年不知,基活躍於萬曆年間(1573-1619),與祖父朱鶴、父親朱纓三人合稱「嘉定三朱」。使得竹刻成為嘉定一邑的特產。這件雕竹筆筒具有朱稚征竹刻作品的某些特徵,但可能是後人的冒名之作,也是傳世眾多「三松」款識作品中難得的精品。 |
書名 | 作者/編者 | 出版者 | 出版日期 |
---|---|---|---|
《故宮文具選萃》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71/08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選目》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72/04 |
《小時代的日常 - 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 | 黃永泰、余佩瑾主編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9/09 |
《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 | 劉芳如、張華芝、馬孟晶、蔡玫芬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03/03 |
《故宮文物月刊》190期(赴法展) | 器物處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99/01 |
識文位置 | 識文種類 | 全文 |
---|---|---|
外壁 | 人名款 | 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