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唐楊昇畫山水 卷

Mountains and Rivers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0977N000000000
作品號 故畫00097700000
品名 唐楊昇畫山水 卷
Mountains and Rivers
分類 繪畫
作者 楊昇,Yang Sheng
數量 一卷
位置 尺寸(公分)
隔水一 13.1
隔水三 13.5
隔水二 13.6
裱綾一 15.3
裱綾二 15.3
拖尾 29.9x42.8
本幅 30.3x184.2
質地位置 質地
拖尾
本幅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樓觀 印記 expand_more 拖尾 錢塘樓觀識 行書 梁天監中。張僧繇每於縑素上。不用墨筆。獨以青綠重色。圖成峰嵐泉石。謂之抹骨法。馳譽一時。後惟楊昇學之。能得其祕。此卷頗有出藍意。煙雲吞吐。樓閣參差。元氣渾成中。天機自然流出。令人不可端睨。米氏父子。擅寫無根樹。懵懂山。所謂五嶽在掌。宇宙在胸矣。獨於此法。不能著一筆。庸史可知也。覽者勿輕視之。寶慶丁亥四月。錢塘樓觀識。
印主 印記
樓觀
題跋 楊萬里 拖尾 紹熙辛亥除夕前一日。廬陵楊萬里。敬觀於金陵籌思堂。 行書 紹熙辛亥除夕前一日。廬陵楊萬里。敬觀於金陵籌思堂。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朱棡 晉府書畫之印
收傳印記 張九思 張九思審定
收傳印記 御書之寶
收傳印記 御覽(半印)
收傳印記 梁清標 梁清標印
收傳印記 黃公望 黃氏子久
收傳印記 朱棡 敬德堂圖書印
收傳印記 宋高宗 德壽殿書
收傳印記 蔡京 蔡京珍玩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書屋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鑑定
收傳印記 魏國文定公世家
收傳印記 宋大業 藥州
收傳印記 蘇氏平仲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鑑賞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寶笈三編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山水
次要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人物 仕女
其他主題 人物 行旅
其他主題 人物 侍從(侍女、童僕) 侍從
其他主題 人物 高士(士人、隱士) 高士
其他主題 人物 漁夫、船夫 船夫
其他主題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其他主題 建築 房舍
其他主題 建築 臺閣
其他主題
其他主題 篷舟
其他主題 器用 文玩(琴棋書畫)
其他主題 樹木
技法 技法細目
沒骨
苔點
無皴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三冊,頁1356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8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五冊,頁49-52
參考書目 1.何傳馨,〈(原題唐楊昇)畫山水〉,收入李玉珉主編,《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年初版),頁239。
網頁展示說明 1.本幅所用絹地甚粗,山石的造型與院藏傳張僧繇〈雪山紅樹圖〉相似,都作對稱的圓弧形或古拙的錐形。兼用勾勒與青綠重設色法,樹石、屋宇格式化,富於裝飾性。卷後題跋將此歸為唐代畫家楊昇的「抹(沒)骨法」的表現。在晚明以前畫史記載中,唐代畫家楊昇與南朝梁畫家張僧繇一樣,都是擅長人物或肖像的畫家,直到晚明才出現「沒骨山水」的記載,為晚明畫家對早期山水的揣摩之作。(20100710)
網頁展示說明 The silk used here is very coarse, and the rock formations similar those in "Snowy Mountains and Red Trees" attributed to Zhang Sengyu (fl. 1st half of 6th c.) in the Museum collection: both use archaic symmetrically rounded conical shapes. Outlining is used with heavy "blue-and-green" coloring, while trees and rocks with the buildings appear formulaic yet create a decorative effect. The colophon places this in the "boneless method" of the Tang painter Yang Sheng. In painting histories before the middle Ming (1368-1644), Yang Sheng and Zhang Sengyu are both said to have specialized in figure and portrait painting. It was not until the late Ming that records of their "boneless landscape" painting appeared, suggesting that this is a late Ming re-creation of an early landscape.(20100710)
網頁展示說明 本作の絹地は極めて粗く、岩山の造型は当博物院が所蔵する張僧繇の「雪山紅樹図」に似ており、いずれも対稱的な円弧形と古拙な円錐形で描かれている。勾勒と青綠色を重ねた彩色手法を用い、形式化した樹木や岩、建物は裝飾性に富んでいる。卷の最後部にある題跋では、この畫法を唐代の畫家-楊昇の「沒骨法」に分類している。明晩期以前の絵畫史の記載には、唐代の楊昇は南朝の畫家-張僧繇と同じく、いずれも人物畫や肖像畫に長けた畫家であるとし、「沒骨山水」の記載が見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明晩期に至ってからであり、当時の畫家が早期の山水畫を手本にした作品である。 (20100710)
參考書目 何炎泉,〈唐楊昇畫山水 卷〉,收入馮明珠、陳龍貴主編《嘉慶君遊台灣-清仁宗文物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05),頁168-16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