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宋李公麟大士十八阿羅漢圖 軸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中畫000062N000000000
作品號 中畫00006200000
品名 宋李公麟大士十八阿羅漢圖 軸
分類 繪畫
作者 李公麟
數量 一軸
位置 尺寸(公分)
詩塘 16.8x30.1
本幅 46.9x30.1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詩塘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文徵明 印記 expand_more 詩塘 徵明時年八十有二沐手敬書。東坡先生十八阿羅漢像贊。 楷書 第一。賓度羅跋囉墮尊者。白𣱃在膝。貝多在巾。目視超然。忘經與人。面顱百皺。不受刀籋。無心掃除。留此殘雪。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耆年何老。粲然復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嗔喜雖幻。笑則非嗔。施此無憂。與無量人。第三迦諾迦跂梨隨闇尊者。揚眉注目。拊膝橫拂。問此大士。為言為默。默如雷霆。言如牆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第四蘇頻陀尊者。聃耳垂肩。綺眉覆顴。佛在世時。見此耆年。開口誦經。四十餘齒。時聞雷雹。出一彈指。第五諾矩羅尊者。善心為男。其室法喜。背癢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適當。輕重得宜。使真童子。能知茲乎。第六跂陀羅尊者。美狠惡婉。自昔所聞。不圓其輔。有圓者存。現六極相。代眾生報。佛諸佛子。具佛相好。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與須。既去其二。一則有餘。因以示眾。物無兩遂。既得無主。則無生死。第八闇羅弗多尊者。兩眼方用。兩手自寂。用者注經。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第九戒慱迦尊者。一劫七日。剎那三世。何念之勤。屈指默計。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往此。屈信之間。第十半託迦尊者。垂頭沒肩。俯目注視。不知有經。而況字義。佛子云何。飽食晝眠。勤苦功用。諸佛亦然。第十一羅恬羅尊者。面門月滿。瞳子電爛。示和猛容。作威喜觀。龍象之姿。魚鳥所驚。以是法身。為護法城。第十二那迦犀那尊者。以惡轆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濕。垂肩捧手。為誰虔恭。大師無德。水火無功。第十三因偈陀尊者。捧經持珠。杖則倚肩。植杖而起。經珠乃閒。不行不立。不坐不臥。問師此時。經杖何在。第十四代那婆斯尊者。六塵既空。出入息滅。松摧石隕。路迷草合。逐獸於原。得箭亡弓。偶然汲水。忽焉相逄。第十五阿氏多尊者。勞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鮮不僻淫。是哀駘它。澹臺滅明。各妍於心。得法眼正。第十六注茶半託迦尊者。以口說法。法不可說。以手示人。手去法滅。生滅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離色聲。第十七慶友尊者。以口誦經。以手歎法。是二道場。各自起滅。孰知毛竅。八萬四千。皆作佛事。說法熾然。第十八賓頭盧尊者。右手持杖。左手拊右。為手持杖。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以杖為。無用之用。世人莫之。徵明時年八十有二沐手敬書。東坡先生十八阿羅漢像贊。
印主 印記
文徵明 徵明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作者印記 李公麟 龍眠居士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佛道人物 羅漢(應真、尊者)
主要主題 佛道人物 觀音
次要主題 佛道人物 善才、龍女 善才
其他主題 山水 江河、湖海
其他主題 山水
其他主題 建築
其他主題 器用 宗教器用 寶塔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樹木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76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頁279-28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