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元王蒙長江萬里圖 卷

Thousand Miles of the Yangtze River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1536N000000000
作品號 故畫00153600000
品名 元王蒙長江萬里圖 卷
Thousand Miles of the Yangtze River
分類 繪畫
作者 王蒙
創作時間 元順宗至正八年(1348)
數量 一卷
位置 尺寸(公分)
隔水一 14.5
隔水二 15.3
隔水三 15.3
引首 50.2x119.2
拖尾 50.2x128
本幅 50.2x1348.1
質地位置 質地
引首
本幅
拖尾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王蒙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至正八年(西元一三四八年)秋九月下澣。為尗光大參寫。黃鶴山樵王蒙。 行書 至正八年(西元一三四八年)秋九月下澣。為尗光大參寫。黃鶴山樵王蒙。
印主 印記
王蒙 王蒙印
題跋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戊戌(西元一七七八年)仲秋之月下澣御題 行書 支機之源誰易窮。萬里蓋言寰區中。讀書必當破萬卷。方可下筆圖其雄。蜀江公麟已絶技。後來繼者王氏蒙。湯湯浩浩浴日月。濫觴始出羣山叢。江城水郭各暎帶。或寬或狹致不同。南戒北戒亘古劃。西源東委一氣通。其間割據難悉數。浪淘洗盡天水空。作者或於期有會。直如說偈標禪宗。爾雅樓中富名畫。湖山清曉曾收并。執信致惜失彼一。貪哉望蜀於得隴。戊戌(西元一七七八年)仲秋之月下澣御題。
印主 印記
清高宗 幾暇怡情
清高宗 得佳趣
題跋 趙執信 印記 expand_more 拖尾 康熙甲申六月廿四日。益都趙執信識。 行書 王叔明畫。所長在重巖複嶂。山水多至數十重。樹木不下數十種。人謂其生平不用絹素。惟於紙上寫之。此長江萬里圖。為尗光大參寫。卷高一尺五寸。橫長四丈。全用披麻皴。與向所見湖山清曉圖。筆法無二。卷首印記可辨者。一神品。一墨林秘玩。不可辨者二。屢裝已損其半。卷尾一起韶。一黃堂致政。不能詳其為何時人也。暑月展對。恍如冰雪滿懷。惜湖山清曉圖。當日失之把臂。今不知其何在矣。康熙甲申六月廿四日。益都趙執信識。
印主 印記
趙執信 執信
題跋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引首 行書 南條巨觀。
印主 印記
清高宗 敬天勤民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二印不可辨)
收傳印記 項元汴 神品
收傳印記 起韶
收傳印記 黃堂致政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秘玩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八徵耄念之寶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天地為師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太上皇帝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半榻琴書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古希天子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用筆在心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石渠定鑑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即事多所欣 (重一)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含味經籍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含英咀華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妙意寫清快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保泰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垂露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研露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修辭立誠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宸翰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得象外意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寓意于物
鑑藏寶璽 清高宗 菑畬經訓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煙雲舒卷
鑑藏寶璽 清高宗 萬有同春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寫心
鑑藏寶璽 清高宗 養心殿鑑藏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寶笈重編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山水 名勝 長江萬里
主要主題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主要主題 山水 秋景
次要主題 人物 行旅
次要主題 走獸 騾.驢
次要主題 建築 城牆
次要主題 建築
其他主題 人物 百姓
其他主題 山水 山徑
其他主題 山水 石磴、棧道 棧道
其他主題 山水 瀑布
其他主題 建築 寺廟
其他主題 建築 房舍
其他主題 建築
其他主題 建築
其他主題 帆船
其他主題 客舫
其他主題 漁船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樹木
技法 技法細目
人物衣紋描法(減筆)
皴法 披麻皴
寫意
類別 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此卷自左向右展開,描繪長江兩岸的風光。或畫江面遼闊,遠岸浮天;又時作遠山疊幛,峰巒迭起。岸邊還有城關、村舍、寺塔錯落其間,構圖疏密變化多端。幅末雖有王蒙的款印,作者也以細密的短披麻皴畫石,山頭又有繁密的苔點攢聚,試圖營造王蒙(西元一三○八—一三八五年)畫作中常見的草木蓊鬱的意象。可是全作的筆法板滯,墨色缺乏層次變化,應是一件後人偽託王蒙之名的作品。
Description This handscroll as it unfolds from right to left reveals scener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scenes range from vast expanses of the river with hovering distant banks to layers of background ridges in which peaks and hills alternate. Scattered along the riverbank are city walls, villages, and temples punctuating the composition. Though a Wang Meng seal and signature appear at the end, the artist here deliberately used fine, short hemp-fiber strokes for rendering the earthen forms along with clusters of moss dots at the mountaintops to suggest the lush vegetation often found in Wang's works. However, the brushwork is stiff and the ink gradation lacks layering and variation, suggesting the work of a later artist to which Wang's name was added.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續編(養心殿),第二冊,頁1003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9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七冊,頁367-37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