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宋范寬行旅圖 軸

Travelers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0038N000000000
作品號 故畫00003800000
品名 宋范寬行旅圖 軸
Travelers
分類 繪畫
作者 范寬,清人 Anonymous,Qing Dynasty
數量 一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55.3x74.4
全幅 333.6x102.8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清高宗 印記 expand_more 本幅 乾隆丁丑 (西元一七五七年)三月御題 行書 山容雄勝秀。水勢急非寛。大是北方景。誰歌行路難。風疑生萬葉。雲欲出遥巒。簡淡四家法。於斯鼻祖看。乾隆丁丑(西元一七五七年)三月御題。
印主 印記
清高宗 乾隆宸翰
清高宗 幾暇臨池
題跋 王時敏 印記 expand_more 左方褾綾 辛亥(西元一六七一年)中秋日。西廬老人王時敏題 余家所藏宋元名蹟。得之京師者。十之四。得之董文敏者。十之六。余寶愛之。不啻頭目髓腦。歲月如流。人事遷改。向者所藏。僅存一二。今撿舊笥得范華原行旅圖。絹素完好。英采煥發。真神物也。余年八十。屏謝塵事。惟對古人筆墨。聊以自怡。裝成因并志之。辛亥(西元一六七一年)中秋日。西廬老人王時敏題。
印主 印記
王時敏 真趣
王時敏 西廬老人
王時敏 王時敏印
題跋 宋駿業 印記 expand_more 右方褾綾 康熙丙子(西元一六九六年)三月既望。後學宋駿業。 婁水之西田。有紙窗竹屋。煙客先生藏書畫之所。案頭得觀范華原真蹟。世所罕見。覺烟雲滿幅。樹木叢密。令人奪目駭心。方知古人用筆不凡。欣仰之至。石谷子是時在座。以竟日摹一縮本。贈余以遣興懷。亦得華原面目。漫識數言。以誌喜云。康熙丙子(西元一六九六年)三月既望。後學宋駿業。
印主 印記
宋駿業 (一印不可辨)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徐宜菴 山陰徐宜菴珍藏
收傳印記 王時敏 太原王遜之氏收藏圖書
收傳印記 王時敏 王遜之書畫記
收傳印記 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
收傳印記 徐宜菴 挹青樓珍賞印
收傳印記 王時敏 掃花菴
收傳印記 王時敏 華峰主人鑒定
收傳印記 王時敏 烟客鑒藏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八徵耄念之寶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古希天子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石渠定鑑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清宮鑑藏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宣統帝 無逸齋精鑒璽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寶笈重編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山水
其他主題 人物 行旅
其他主題 山水 山徑
其他主題 山水 溪澗、湍泉
其他主題 山水 瀑布
其他主題 走獸 騾.驢
其他主題 建築 臺閣
其他主題 建築
其他主題 樹木
技法 技法細目
界畫
皴法 雨點皴
類別 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范寬(北宋早期人),華原(陜西耀縣)人,字仲立,本名中正。性寬厚有大度,故時人目之為范寬。山水始師李成,又師荊浩,後乃自立新法。本院藏有范寬谿山行旅圖,結構偉特,筆墨古厚,為傳世范畫名蹟。此幅與谿山行旅圖結構完全相同,惟溪橋部位稍有高下,尺幅亦較谿山行旅圖為小,原為王時敏所藏,池左有王氏跋語。
內容簡介  本院藏有〈宋范寬谿山行旅圖〉,結構偉特,筆墨古厚,為傳世范寬名蹟。此幅與〈谿山行旅圖〉結構完全相同,惟溪橋部位稍有高下,尺幅亦較〈谿山行旅圖〉為小,缺少范寬原作雄偉高峻之感,不過筆墨精緻,顯示清初畫風所尚。原為王時敏所藏,畫幅左方有王氏跋語。原題為〈宋范寬行旅圖〉,就筆墨而言,應為清人仿作。(20120103)
Description Fan Kuan’s (ca. 10th c.) “Travelers Amo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 is spectacular in structure as well as hoary in brush and ink, being his most famous surviving masterpiece. The structure of this work is similar to that one, except for the rearrangement of various parts, such as the bridge and stream part being higher. “Travelers” is also smaller than Fan Kuan’s masterpiece and the use of brush and ink lacking the majestic and lofty quality of the original. The brushwork, though, is still refined, suggesting the style of the early Qing. Once in the collection of Wang Shimin, the mounting to the left features a colophon by him. Originally ascribed in the title to Fan Kuan, it is probably a Qing dynasty imitation.(20120103)
參考書目 劉芳如,〈宋范寬行旅圖 軸〉,收入《典範與流傳-范寬及其傳派》(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07),頁70-79、321。
參考書目 劉芳如、浦莉安、陳韻如,〈宋范寬行旅圖 軸〉,收入《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10),頁140-143。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續編(乾清宮),第一冊,頁292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41-43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頁169-170
參考書目 1.何傳馨,〈(原題宋范寬)行旅圖〉,收入李玉珉主編,《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年初版),頁240-24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