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圖(亨) 冊 宋蘇軾書石鐘山記
繪畫
石鐘山記。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道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餘韵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椌椌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迴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道元之所見聞。殆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歎酈道元之簡。而李渤之陋也。元祐二年(西元一0八七年)二月哉生明。眉山蘇軾書。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3585N000000014
more
故畫003585N000000015
故畫003585N000000016
|
作品號 | 故畫00358500014 |
品名 |
天下名山圖(亨) 冊 宋蘇軾書石鐘山記 |
分類 | 繪畫 |
作者 | 蘇軾 |
書體 | 行楷書 |
數量 | 一幅 |
作品語文 | 漢文 |
釋文 | 石鐘山記。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道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餘韵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椌椌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迴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道元之所見聞。殆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歎酈道元之簡。而李渤之陋也。元祐二年(西元一0八七年)二月哉生明。眉山蘇軾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 | 46.6x76.4 |
質地位置 | 質地 |
---|---|
本幅 | 絹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收傳印記 | 天子同宗(重二) | |
收傳印記 | 王時敏 | 太原王遜之氏收藏圖書(重一) |
收傳印記 | 少文珍藏 | |
收傳印記 | 王衡 | 王衡之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賈似道 | 似道 |
收傳印記 | 宋徽宗 | 宣和 |
收傳印記 | 宋徽宗 | 宣和御覽 |
收傳印記 | 賈似道 | 秋壑 |
收傳印記 | 朱棡 | 晉府書畫之印 |
收傳印記 | 朱棡 | 晉府圖書 |
收傳印記 | 王時敏 | 煙客鑑藏(重一) |
收傳印記 | 趙郡蘇氏 | |
收傳印記 | 宋理宗 | 緝熙殿寶 |
收傳印記 | 緱山(重一) | |
收傳印記 | 矦惲印 | |
鑑藏寶璽 | 清聖祖 | 精一(重二) |
類別 | 參考資料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66 |
收藏著錄 | 〈天下名山圖(亨) 冊 宋蘇軾書石鐘山記〉,收入李玉珉主編《故宮書畫圖錄(卅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12),頁152-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