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0923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092300000 | |
品名 |
元趙孟頫古木散馬圖 卷 Horses and Trees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趙孟頫 | |
創作時間 |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 | |
數量 | 一卷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9.8x71.7 | |
隔水一 | 12 | |
裱綾一 | 16.9 | |
引首 | 29.6x87.5 | |
裱綾二 | 16.5 | |
隔水二 | 13 | |
裱綾三 | 16.5 | |
裱綾四 | 16.2 | |
隔水三 | 13.1 | |
裱綾五 | 17.1 | |
拖尾 | 29.8x24.3 | |
裱綾六 | 17.2 | |
隔水四 | 12.4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
拖尾 | 紙 | |
引首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趙孟頫 | 本幅 | 大德四年(西元一三00年)十二月廿八日。為彥遠作古木散馬圖。子昂。 | 行書 | ||
印記: 趙氏子昂、松雪齋圖書印 | ||||||
題跋 | 王賓 | 拖尾 | 長樂王賓題 | 行書 | 詩人有言。入為君王駕鼓車。出與將軍靜邊野。此馬之遭奇遇。馬之獲騰驤。馬之光輝也。趙文敏戲筆乃訑訑散行於蕭疎古木之下。從平原而息力。就野草以自秣。鞭策之弗加。控勒之無施。文敏之意殆有所喻而然邪。士大夫鞅掌之餘。寧無休逸之思邪。鍚鸞和鈴。韅靷鞅絆。充飫乎菽粟。而雍容于康莊之上。視此知物各有其時。又奚可齊邪。長樂王賓題。 | |
題跋 | 俞宗大 | 引首 | 吏部主事俞宗大書 | 篆書 | 松雪散馬圖 | |
印記: 雲閒也家、公餘清興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收傳印記 | 希之(重一) | |
收傳印記 | 歸來印(重一)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走獸 | 馬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寒林.枯樹 | 枯樹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工筆 | ||
寫意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048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109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七冊,頁103-106 | |
參考書目 | 1.朱惠良,〈明俞宗大題元趙孟頫古木散馬〉,收入《雲間書派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4年初版),頁140。 2.朱惠良,〈雲間書派特展簡介 — 俞宗大題趙孟頫古木散馬卷引首〉,《故宮文物月刊》,第139期(1994年10月),頁88。 | |
內容簡介(中文) | 趙孟頫(西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孫,居吳興。仕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蘭竹,為文人畫壇之領袖。亦善畫馬,師韓幹、李公麟。 原野秋深,古木下散馬兩匹,無鞍韉之累,狀極幽閒自適。全幅以白描法為之,用筆古勁秀逸,流暢而有力,造景新奇蕭疏,具文人畫氣息。 | |
內容簡介(英文) | Chao Meng-fu was an 11th generation grandson of the Sung dynasty founder, but he also served the Yuan Mongol rulers as a scholar-official. Excelling at many genres of painting, he was a leader i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Gifted at depicting horses, he studied the styles of Han Kan (ca. 715-after 781) and Li Kung-lin (1049-1106). Two horses appear under old trees in deep autumn wilds. Unbridled, they roam in utmost freedom. This work, done in the monochrome "plain-line" (pai-miao) manner, features archaic and elegant brushwork that is fluid yet powerful. The scene is refreshing and spacious, completely in the style of the scholar-offic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