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2270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227000000 | |
品名 |
明吳彬畫羅漢( 第一阿迎阿機達尊者) 軸 Lohan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吳彬;Wu Bin | |
數量 | 一幅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11.2x49.1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絹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吳彬 | 本幅 | 莆田吳彬敬摹貫休上人筆意 | 楷書 | ||
印記: 莆田吳氏、臣彬、文中 | ||||||
題跋 | 本幅 | 楷書 | 因揭陁尊者。 | |||
題跋 | 邊幅 | 楷書 | 原第十三因揭陁尊者。今欽定第一阿迎阿機達尊者。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太上皇帝 | |
鑑藏寶璽 | 五福五代堂寶 | |
鑑藏寶璽 | 八徵耄念之寶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秘殿珠林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秘殿新編 | |
鑑藏寶璽 | 珠林重定 | |
鑑藏寶璽 | 乾清宮鑑藏寶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服飾(對人) | 耳環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宗教器用 | 經卷.念珠 | |
次要主題 | 器用 | 枴杖 | ||
主要主題 | 佛道人物 | 羅漢(應真、尊者) | 第一阿迎阿機達尊者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奇石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寫意 | ||
皴法 | 斧劈皴 | |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秘殿珠林續編(乾清宮),頁158-159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85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八冊,頁289-290 | |
參考書目 | 1.〈明吳彬畫十六羅漢〉,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晚明變形主義畫家作品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年九月初版),頁254。 2.陳韻如,《因吳彬佛教人物畫風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3.李玉珉,〈明末羅漢畫中的貫休傳統及其影響〉,《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004年秋),頁99-143。 4.陳韻如;〈(傳)明吳彬畫羅漢 軸〉,收入何傳馨主編,《狀奇怪非人間 吳彬的繪畫世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年十月初版),頁180-181。 | |
內容簡介(中文) | 此為成組十六羅漢軸之一,畫幅左側有款題「莆田吳彬敬摹貫休上人筆意」,並鈐有「臣彬」印,雖符合吳彬曾入畫院的記錄,但書風略顯不同,推測是後人仿作。另若從畫中樹幹的造型與吳彬手法有關而言,不能排除吳彬曾作此類羅漢畫組的可能。吳彬的其他羅漢畫風,雖少見貫休古樣,但從中汲取創新養分的可能性很高。 (20121018) | |
內容簡介(英文) | This is one of a set of sixteen lohan (arthat) hanging scroll paintings. At the left is a signature that reads, “Wu Bin of Putian reverently copied the brush idea of Guanxiu,” accompanied by the seal “Your Servant Bin.” Although this accords with a record of Wu Bin having once served at the Painting Academy, the style here differs somewhat, suggesting a later imitation. Nonetheless, the shape of the branches in the works accords with Wu Bin’s methods,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may have done such a set of lohan paintings. Although Wu’s lohan painting style does not often reveal the archaic manner of Guanxiu,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was inspired to creativity by Guanxiu’s style is quite high. (2012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