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0658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065800000 | |
品名 |
明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 軸 Su Dongpo Forfeiting His Girdle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崔子忠;Cui Zizhong | |
數量 | 一軸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81.4x50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崔子忠 | 本幅 | 崔子忠畫 | 草書 | ||
印記: (一印漫渙不可識)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庚申(西元一七四0年)長夏御題 | 行書 | 印公四大偈。東坡不能答。留帶無語去。芥子須彌納。當時勝負機。將謂饒老衲。玉帶生莞笑。既拄而復磕。乾隆庚申(西元一七四0年)長夏御題。 | |
印記: 乾隆宸翰、幾暇臨池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酉(西元一七六五年)仲春。駐金山。閱玉帶。復題此律。行笈仍攜是軸。展觀印證並書幀端。御筆。 | 行書 | 玉鞶猶是子瞻遺。當日禪機竟若為。山色江聲今妙偈。外州内翰昔威儀。本無此任僧伽敓。非有餘殊人士垂。欲問曾圍肚皮者。經多少不合時宜。乙酉(西元一七六五年)仲春。駐金山。閱玉帶。復題此律。行笈仍攜是軸。展觀印證並書幀端。御筆。 | |
印記: 會心不遠、德充符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王午(西元一七六二年)仲春。駐金山。見印公所留帶題句。仍鎮山門。命驛致此圖觀之。因書幀中以誌一時清賞。御筆。 | 行書 | 道母圖中物。頭陀寺裏逢。山門至今鎮。活句覔何從。詎此藍鞓者。愛他白業宗。中郎如可擬。軾也庶幾營。王午(西元一七六二年)仲春。駐金山。見印公所留帶題句。仍鎮山門。命驛致此圖觀之。因書幀中以誌一時清賞。御筆。 | |
印記: 幾暇怡情、得佳趣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子(西元一七八0年)仲春。駐金山。閱帶叠舊韻仍書圖中。御筆。 | 行書 | 七百餘年玉帶遺。笑他佳話竟何為。印公出口遂成偈。坡老圍腰竟失儀。勝在負邊亦知否。匪伊即我底須垂。山僧匣衍誇珍古。問彼古人宜不宜。庚子(西元一七八0年)仲春。駐金山。閱帶叠舊韻仍書圖中。御筆。 | |
印記: 幾暇怡情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仲春。駐金山。閱東坡玉帶三叠舊作韻並書圖中。御筆。 | 行書 | 竟與山僧忽若遺。有為法却寓無為。棄如敝屣契真偈。蔵以華箱終假儀。印老徒稱其語勝。蘇公應悔此名垂。囅然自笑兹拈句。於不宜中增不宜。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仲春。駐金山。閱東坡玉帶三叠舊作韻並書圖中。御筆。 | |
印記: 古稀天子、猶日孜孜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 |
鑑藏寶璽 | 古希天子 | |
鑑藏寶璽 | 太上皇帝 | |
鑑藏寶璽 | 石渠繼鑑 | |
鑑藏寶璽 | 八徵耄念之寶 |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奇石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房舍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房用具 | 書籍 | |
次要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椅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枴杖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茅草屋 | ||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蘇軾留帶 | ||
主要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童僕 | |
主要主題 | 佛道人物 | 僧(和尚、尼姑) | 佛印 | |
主要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蘇軾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其他主題 | 花草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皴法 | ||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133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487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九冊,頁233-234 | |
參考書目 | 1.李玉珉,〈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收入李玉珉主編,《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年初版),頁258-259。 2.〈明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晚明變形主義畫家作品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年九月初版),頁410。 | |
內容簡介(中文) | 崔子忠(一六四四年卒),明北京人,初名丹,字開予,更名後字道母。號北海,又號青蚓。崇禎時順天諸生,甲申後走入土室,不出,卒餓死。善畫人物,與陳洪綬齊名。 蘇東坡與金山寺僧佛印說偈賭所佩帶,不勝,留帶以鎮山門,此幅即圖其事。寒林煙靄中微露茅齋,東坡佛印對坐樹下,皆張口談說。筆墨雅淡,描寫傳神。梅枝山石,用筆方整,是崔特色。 | |
內容簡介(英文) | Ts’ui Tzu-chung was a native of Peiking. His style names were K’ai-yu and Tao-mu; his sobriquets were Pei-hai and Ch’ing-yin. Excelling in figure painting, Ts’ui Tzu-chung and Ch’en Hung-shou (1599-1652) were equally famous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Su Tung-p’o once made a wager with Fo-yin, a monk who lived in the Chin-shan Temple. When Su Tung-p’o lost the wager, he had to forfeit his girdle. The painting illustrates this famous story. A thatched cottage emerges from the mists of a wintry grove. Su Tung-p’o and Fo-yin are seated opposite each other talking. The artist’s use of brush and ink is elegant and bland. | |
參考書目 | 邱士華,〈明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 軸〉,收入邱士華主編《行篋隨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書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7.03),頁9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