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085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書00008500000 | |
品名 |
元趙孟頫書蘇軾古詩 卷 Su Shi’s Archaic Poetry |
|
分類 | 法書 | |
作者 | 趙孟頫;Zhao Mengfu | |
書體 | 行書 | |
創作時間 |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 | |
數量 | 一卷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獨依古寺種秋菊。要伴騷人湌落英。人間底處有南北。紛紛鴻鴈何曾冥。閉門坐穴一禪榻。頭上歲月空崢嶸。今年偶出為求法。欲與慧劍加礱硎。雲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翦兒童驚。公侯欲識不可得。故知倚市無傾城。秋風吹夢過淮水。想見橘柚垂空庭。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脫一字星)。彭城老守何足顧。棗林桑野相邀迎。千山不憚荒店遠。兩脚欲趂飛猱輕。多生綺語磨不盡。尚有宛轉詩人情。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空階夜雨自清絕。誰使掩抑啼孤惸。我欲仙山掇瑤草。傾筐坐歎何時盈。簿書鞭扑書填委。煮茗燒栗宜宵征。乞取摩尼照濁水。共看落月金盆傾。大德十年十月初。余謁中峯老師。適他出。與我月林上人話及東坡次韻潛師之語。出帋墨索書一通。以為禪房清供。呵呵。三教弟子趙孟頫記。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33.8x136.2 | |
隔水一 | 14.3 | |
隔水二 | 12.8 | |
拖尾 | 32.8x91.1 | |
隔水三 | 13.3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
後隔水 | 紙 | |
拖尾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董其昌 | 拖尾 | 董其昌題 | 行書 | 趙吳興為中峰書此卷。全類李北海。最稱合作。其詩亦學韓昌黎石鼓歌。後有鷗波小印。蓋鷗波亭。公家臨池處。獨此卷見之。董其昌題。 | |
印記: 董其昌印 | ||||||
題跋 | 程正揆 | 拖尾 | 程正揆 | 行書 | 予曾得祖搨淳化四卷。李北海數日帖。多藏鋒拙筆。與世所刻尖露者不類。故知文敏得其神髓。非僅為優孟衣冠也。程正揆。 | |
印記: 程正揆印 | ||||||
題跋 | 文從簡 | 拖尾 | 文從簡 | 行書 | 趙文敏書法。得岳麓三昧。評者云微傷於肥。此卷瘦勁遒逸。又入雲麾之彀。公於北海。變化隨筆。神形俱符。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信然。文從簡。 | |
印記: 文從簡印、字彥可 | ||||||
題跋 | 清高宗 | 後隔水 | 癸卯(西元1783年)嘉平月既望御筆。 | 行書 | 按趙孟頫此卷自跋云。謁中峰師適他出。與月林話及東坡次韻潛師語。索書一通云云。是此卷乃為月林書。非為中峰也。所書詩又蘇軾作。非孟頫作也。而董其昌此跋。稱趙吳興為中峰書。又云其詩亦學昌黎石鼓歌。竟似孟頫作是詩矣。香光精鑒不應率略乃爾。董跋既偽。則趙書亦可疑矣。但是卷久入石渠寶笈。且錄入四庫全書。并刻三希堂帖。難以撤出。今既看出。因重識之。癸卯(西元1783年)嘉平月既望御筆。 | |
印記: 石渠繼鑒、古稀天子、猶日孜孜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作者印記 | 趙 |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古希天子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作者印記 | 趙氏子昂 | |
作者印記 | 鷗 | |
作者印記 | 波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914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一),第一冊,頁80 | |
參考書目 | 何傳馨,〈元趙孟頫書蘇軾古詩 卷〉,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10),頁16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