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邵雍無名公傳 冊 董其昌;Dong Qichang , 25.8x28.8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645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故書000645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6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7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8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0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6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7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8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645N00000001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64500000
品名 明董其昌邵雍無名公傳 冊
Shao Yong’s “Biography of Mr. No-Name”
分類 法書
作者 董其昌;Dong Qichang
書體 行書
創作時間 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
數量 一冊:十九開(本幅十九開十九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邵康節先生自著無名公傳。無名公生於冀方。長於冀方。老於豫方。終於豫方。年十歲。求學於里人。遂盡里人之情。已之滓。十去其一二矣。年二十。求學於鄉人。遂盡鄉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三四矣。年卅。求學於國人。遂盡國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五六。其年四十。求學於古人。遂盡古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七八矣。年五十。求學於天地。遂盡天地之情。己之滓。無得而去矣。始則里人疑其僻。問於鄉人。鄉人曰。斯人善與人群。安得謂之僻。既而鄉人疑其泛。問於國人。國人曰。斯人不妄與人交。安得謂之汎。既而國人疑其陋。問於四方之人。四方之人曰。斯人不器安得謂之陋。既而四方之人又疑之。質於古今之人。古今之人曰。斯人始終無可與同者。又問之於天地。天地不對。當是時。四方之人迷亂不復得知。因號為無名云。夫無名者。不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則可器。可器則可名。然則斯人無體乎。曰有體而無色者也。斯人無用乎。曰有用而無心者也。夫有跡有心者。斯可得而知也。無心無跡者。雖鬼神且不可得而知。而況於人乎。故其詩曰。思慮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能造萬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極也。太極者。其可得而名乎。可得而知乎。故強名之曰太極。太極者。其無名之謂乎。故嘗自為之讚曰。借尔面貌。假爾形骸。弄丸餘暇。閑往閒來。人告之以鴻福。對曰。未嘗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對曰。未嘗妄祭。故其詩曰。禍如許免。人須蹈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起信寧須禱。無妄生災未易禳。性喜飲酒。嘗命曰。太和湯。所飲不多。微醺而罷。不喜過醉。故其詩曰。性喜飲酒。飲喜微酡。飲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浩歌不足。無可奈何。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不喜過美。惟求冬燠夏凉。遇有睡思。則就枕。故其詩曰。牆高於肩。室大於斗。布被煖餘藜羹。飽後氣吐胷中。充塞宇宙。其與人交。雖賤必洽。終身無甘懷。未嘗作皺眉事。故人皆得其歡心。見貴人未嘗曲奉。見不善人未嘗急去。見善人未之知也。未嘗意合。故其詩曰。風月情懷。江湖意氣。色斯舉矣。翔而後至。無賤無貧。無富無貴。無將無迎。無拘無忌。聞人之謗。未嘗怒。聞人之譽。未嘗喜。聞人言人之善。則就而和之。又從而喜之。聞人言人之惡。未嘗和。且如聞父母之名。故其詩曰。樂見善人。樂聞善事。樂道善言。樂行善意。聞人之惡。如負芒刺。聞人之善。如佩蘭蕙。家貧未嘗求於人。人饋之。雖寡必受。故其詩曰。窘未嘗憂。飲不至醉。收天下春歸之肝肺。朝廷授之官。雖不強免。亦不強起。晩有二子。教之以仁義。授之以六經。舉世尚虛談。未嘗挂一言。舉世尚奇事。未嘗立異行。故其詩曰。不佞禪伯。不諛方士。不出戶庭。直游天地。家素業儒。口未嘗不道儒言。身未嘗不行儒行。故其詩曰。心無妄思。足無妄走。人無妄交。物無妄變。炎炎論之。甘處其陋。綽綽言之。無出其右。羲軒之書。未嘗釋手。堯舜之談。未嘗離口。當中和天。同樂易友。吟自在詩。飲歡喜酒。百年昇平。不為不偶。七十康強。不為不壽。其斯為無名公之行乎。 程子傳之曰。邵堯夫先生。始學於百源。堅苦刻厲。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衛人賢之。先生歎曰。昔人尚友千古。而吾未嘗及四方。遽可已乎。於是走吳適楚。過齊魯客梁晉。久之而歸曰。道在是矣。蓋始有定居之意。先生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學。力慕高遠。謂先聖之事。為必可致。及其學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觀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以達乎万物之變。然後頽然其順。浩然其歸。在洛幾三十年。始至篷蓽環堵。不蔽風雨。躬爨以養其父母。居之裕如。講學於家。未嘗強以語人。而就問者日眾。鄉里化之。遠近尊之。士人之過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廬。先生德氣粹然。望之可知其賢。然不事表暴。不設防畦。正而不諒。通而不汙。清明坦白。洞澈中外。接人無內外貴賤親踈之間。群居燕飲。咲語終日。不敢甚異於人。顧吾所樂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時。行遊城中士大夫家。聽其車音。倒屐迎致。兒童奴隸皆知歡喜尊奉。其與人言。必依於孝弟忠信。樂道人善。而未嘗及其惡。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仁。所以厚風俗。成人材者多矣。又曰。先生之學得之於李之挺。之挺得於穆伯長。推其源流。遠有端緒。今考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見矣。而先生純一不襍。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也。 朱子曰。或問康節詩云。施為欲。似千鈞弩。磨礪當如百鍊金。問如何。是千鈞弩。曰。只是不妄發。如子房之在漢。謾説一句。當時承當者。便須百碎。又有詩云。當年志氣欲橫秋。今日看來甚可羞。事到強為終屑屑。道非心得竟悠悠。鼎中龍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廢講求。俱非等閒語。贊先生像曰。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鞭霆。歷覽無際。手探月窟。足踩天根。閒中今古。靜裡乾坤。適菴年館文。為康節先生二十二世孫。與余鄉會同榜。讀中秘書。每具陳先世家學。先是洓水司馬公為之誌。其墓東坡書之。世稱雙絕。元至正間。戎馬生郊。邵氏不戒於火。墨寶燼無復存。然先生學貫天人。羽翼孔孟。直與天壤為不敝。應不假碑板傳也。適菴必欲表揚令德。不欲使先代家乘。汨於無稽。因以先生自著無名公傳。及程朱夫子傳讚。屬書於余。余後學何能攝齊。堂廡直以懿嗣孝思。不敢重負。乃以三藏聖教序筆意為竟此冊。真可留之雲仍。知理學淵源。聖賢為徒。雖有金章紫誥。不得出乎其右矣。萬曆丁酉(西元一五九七年)暮春既望董其昌書並識。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5.8x28.8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作者印記 董其昌
作者印記 太史氏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宜子孫
鑑藏寶璽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御書房鑑藏寶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無逸齋精鑑璽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831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8
參考書目 〈明董其昌邵雍無名公傳 冊〉,收入李玉珉、何炎泉、邱士華主編《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01),頁30-35、376-377。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