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190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
作品號 |
故書00019000000 |
品名 |
明王寵真行草書(六) 冊 穀梁管子晏子莊子
Calligraphy in Standard, Running, and Cursive Scripts (Six): Transcription of Classics of Guliang, Guanzi, Yanzi, and Zhuangzi |
分類 |
法書 |
作者 |
王寵;Wang Chong |
書體 |
楷書 |
數量 |
一冊:十三開(本幅十三開十三幅) |
作品語文 |
漢文 |
釋文 |
虞師晉師滅夏陽。僖公二年。穀梁。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君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于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彊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脣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以上穀粱)。君臣。管仲。圓者運。運者通。通則和。方者執。執者固。固則信。君以利和。臣以節信。則上下無邪矣。故曰:君人者制仁。臣人者守信。此言上下之禮也。君之在國都也。若心之在身體也。道德定于上。則百姓化於下矣。戒心形於內。則容貌動於外矣。正也者。所以明其德。知得諸己。知得諸民。從其理也。知失諸民。退而脩諸己。反其本也。所求於己者多。故德行立。所求於人者少。故民輕給之。故君人者上注。人臣者下注。上注者。紀天時。務民力。下注者。發地利。足財用也。故能飾大義。審時節。上以禮神明。下以義輔佐者。明君之道也。能據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過。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君子食於道。則禮審而義明。禮審而義明。則倫等不踰。雖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則上無危。齊民食於力則作本。作本者眾。農以聽命。是以明君立世之制於上。猶草木之制於時也。故民迂則流之。民流則迂之。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唯有明君。能決之。能塞之。決之則君子行於禮。塞之則小人篤於農。君子行於禮。則上尊而民順。小民篤於農。則財厚而備足。上尊而民順。財厚而備足。四者備體。頃時而王不難矣。四肢六道。身之體也。四正五官。國之體也。四肢不通。六道不達。曰失。四正不正。五官不官。曰亂。是故國君聘妻於異姓。設為姪娣。命婦。宮女。盡有法制。所以治其內也。明男女之別。昭嫌疑之節。所以防其姦也。是以中外不通。讒慝不生。婦言不及官事。而諸臣子弟無宮中之交。此先王之所以明德圉姦。昭公滅私也。(以上管子。臣下篇)。士經。錯國於不傾之地。積於不涸之倉。藏於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源。使民於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錯國於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穀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於不爭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五穀。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惡。則詐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以上管子。牧民篇)。論事君。東周。晏嬰。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曰。見君不見其從政者。可乎。仲尼曰。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其為人。晏子聞之曰。嬰則齊之世民也。不維其行。不識其過。不能自立也。嬰聞之。有幸見愛。無幸見惡。誹譽為類。聲響相應。見行而從之者也。嬰聞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今未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嬰聞之。君子獨立不慚於影。獨寢不慚於魂。孔子拔樹削跡。不自以為辱。窮陳蔡。不自以為約;非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網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傳而貴之。今吾望傳而疑之。仲尼聞之曰。語有之。言發於邇。不可止於遠也。行存於身。不可掩于眾也。吾竊議晏子而不中夫人之過。吾罪幾矣。丘聞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今丘失言於夫子。譏之。是吾師也。因宰我而謝焉。延仲尼見之。(以上晏子)。逍遙游。莊周。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盃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鷽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飧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脩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以上莊子。逍遙游)。天地。外篇。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以道觀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觀而萬物之應備。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記曰。通於一而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服。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為萬物逝也。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故形非其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脩遠。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堯問於許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齧缺之為人也。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眾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可以為眾父。而不可以為眾父父。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也。南面之賊也。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耶。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耶。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以上莊子。外篇。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