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寵真行草書(五) 冊 戰國策 王寵 , 22.7x27.6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189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故書000189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6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7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8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0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1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1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9N00000001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18900000
品名 明王寵真行草書(五) 冊 戰國策
分類 法書
作者 王寵
書體 楷書
數量 一冊:十二開(本幅十二開十二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趙良說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趙良見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見也。從孟蘭皐。今鞅請得交。可乎。趙良曰。僕弗敢願也。孔丘有言曰。推賢而戴者進。聚不肖而王者退。僕不肖。故不敢受命。僕聞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僕聽君之義。則恐僕貪位貪名也。故不敢聞命。商君曰。子不說吾治秦與。趙良曰。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無為問僕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大築冀闕。營如魯衛矣。子觀我治秦也。孰與五羖大夫賢。趙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則僕請終日正言而無誅。可乎。商君曰。語有之矣。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終日正言。鞅將事子。子又何辭焉。趙良曰。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願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一救荊國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于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庫。德行施于後世。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見秦王也。因嬖人景監以為主。非所以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築冀闕。非所以為功也。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蓄禍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為教也。君又南面也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以詩觀之。非所以為壽也。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灌園於鄙。勸秦王顯巖穴之士。養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將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亡可翹足而待。商君弗從。蘇秦以連橫說秦。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愍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于語。沈于辯。溺于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觔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蹻。負書擔櫜。形容枯搞。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鍊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譚。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壁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彊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持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樽銜。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魯仲連遺燕將書。齊田單以即墨破燕。殺騎劫。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將曰。臣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智也。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願公之詳計而無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橫秦之勢合。則楚之形危。且棄南陽。斷右壤。存濟北。計必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朞年之弊。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于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過計。上下迷感。栗腹以十萬之眾。五折於外。萬乘之國。被圍於趙。壤削主困。為天下戮。公聞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敝禍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聊城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以見於天下矣。故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棄世。東遊於齊乎。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孤寡。與齊久存。此亦一計也。二者顯名厚實也。願公熟計而審處一也。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鉤。篡也。遺公子糾而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桔。辱身也。此三行者。鄉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慚恥而不見。窮年沒壽。不免為辱人賤行矣。然管子并三行之過。據齊國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為五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曹沫為魯君將。三戰三北。而喪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離陳。計不顧後。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智也。故去三北之恥。退而與魯君計也。曹子以為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於壇位之上。顏色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之所喪。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名後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節。死小恥也。以為殺身絕世。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除感忿之恥。而立累世之功。故業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敝也。公其圖之。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屈平漁父辭。楚文。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咲。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復与言。宋玉對楚王問。楚文。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昜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鰭于碣石。暮宿于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歜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右書戰國策。寵。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2.7x27.6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作者印記 王寵私印
作者印記 履吉之印
作者印記 韡韡齋(重一)
作者印記 大雅堂
鑑藏寶璽 古希天子(重一)
鑑藏寶璽 八徵耄念之寶(重一)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四冊,頁1940-1942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三),第一冊,頁81-84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