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187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
|
作品號 | 故書00018700000 | |
品名 |
明王寵真行草書(三) 冊 國語 |
|
分類 | 法書 | |
作者 | 王寵 | |
書體 | 楷書 | |
數量 | 一冊:十三開(本幅十三開十三幅)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召公諫監謗。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彌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彰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周襄王不許晉文公請隧。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 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 。外官不過九品 。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惟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 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 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余一人其流闢於裔土。何辭之與有。 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 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 何政令之為也。 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晉人請秦立君。呂生告大夫曰。君死自立則不敢。久則恐諸侯之謀。徑告君于外也。則民各有心。恐後亂。盍請君於秦乎。大夫許諾。乃使梁由靡告于秦穆公曰。天降禍于晉國。讒言繁興。延及寡君。使寡君之紹續昆裔。隱悼播越。託在草莽。未有所依。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祿。喪亂並臻。以君之靈。鬼神降衷。罪人克伏其辜。群臣莫敢寧處。將待君命。君若惠顧社稷。不忘先君之好。辱收其逋遷裔胄而建立之。以主其祭祀。且鎮撫其國家及其民人。雖四鄰諸侯之聞之也。其誰不儆懼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終君之重愛。受君之重況。而群臣受其大德。晉國其誰非君之群隸臣也。秦穆公許諾。反使者。乃召大夫子明及公孫枝。曰。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大夫子明曰。君使縶也。縶敏且知禮。敬以知微。繁能竄謀。知禮可使。敬不隊命。微知可不。君其使之。乃使公子縶弔公子重耳于翟。曰。寡君使縶弔公子之憂。又重之以喪。寡人聞之。得國常於喪。失國常於喪。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是故置之者不殆。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實有之。我以徼幸。人孰信我。不仁不信。將何以長利。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君惠弔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公子縶反。致命穆公。穆公曰。吾與公子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沒為後也。起而哭。愛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沒于利也。敬姜論勞逸。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於季孫之怒也。 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昔 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生。逸則 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嚮義。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 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御。使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 即安。諸侯朝脩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業。晝而講貫。 夕而習複。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自庶人而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 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紘綖。卿之內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 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 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 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祀 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里革斷罟匡君。宣公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里取名魚登川獵禽而嘗之寢廟里行諸國助宣氣也。鳥禽孕里水蟲成里獸虞於是禁罝矠魚鱉以為夏犒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于是乎禁罝蔍設穽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鳥翼鷇卵。蟲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公聞之曰。吾過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師存侍曰。藏罟不如寘。里革于側之不忘也。魯展禽論祀爰居。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扞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鯀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鯀之功。契為司徒而民輯。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穀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帥稷者也。周人報焉。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民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智矣。夫仁者講功。而知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問。非知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恆知而避其災也。是歲也。海多大風。冬煗。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書以為三筴。伍舉諫築章華臺。靈王為章華之臺。與伍舉升焉。曰。臺美夫。對曰。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聽德以為寵。致遠以為明。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雕鏤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為樂。不聞其以觀大。視侈。淫色以為明。而以察清濁為聰。“先君莊王為匏居之臺。高不過望國氛。大不過容宴豆。材不妨守備。用不煩官府。民不廢時務。官不易朝常。問誰宴焉。則宋公。鄭伯。問誰相禮。則華元。駟騑。問誰贊事。則陳侯。蔡侯。許男。頓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亂克敵。而無惡于諸侯。今君為此臺也。國民罷焉。財用盡焉。年穀敗焉。百官煩焉。舉國留之。數年乃成。願得諸侯與始升焉。諸侯皆距無有至者。而後使太宰啟疆請于魯侯。懼之以蜀之役。而僅得以來。使富都那豎贊焉。而使長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邇皆無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夫君國者。將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則德義鮮少。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天子之貴也。惟其以公侯為官正。而以伯子男為師旅。其有美名也。惟其施令德於遠近。而小大安之也。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望其安樂。而有遠心。其為惡也甚矣。安用目觀。故先王之為臺榭也。榭不過講軍實。臺不過望氛祥。故榭度於大卒之居。臺度于臨觀之高。其所不奪穡地。其為不匱財用。其事不煩官業。其日不廢時務。瘠磽之地。於是乎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寮之暇。於是乎臨之。四時之隙。于是乎成之。故周詩曰。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夫為臺榭。將以教民利也。不知其以匱之也。若君謂此臺美而為之正。楚其殆矣。申包胥諫平越。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成。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彊也。大夫種勇而善謀。既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圉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於諸夏之國。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乃許之成。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何重於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右書國語。寵。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2.8x27.5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作者印記 | 王寵私印 | |
作者印記 | 履吉之印 | |
作者印記 | 韡韡齋(重一) | |
作者印記 | 大雅堂 | |
鑑藏寶璽 | 古希天子(重一) | |
鑑藏寶璽 | 八徵耄念之寶(重一)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四冊,頁1940-1942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三),第一冊,頁81 |
推薦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