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寵真行草書(二) 冊 左傳 王寵 , 22.8x27.5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186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故書000186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6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7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8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0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1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1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1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6N00000001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18600000
品名 明王寵真行草書(二) 冊 左傳
分類 法書
作者 王寵
書體 楷書
數量 一冊:十三開(本幅十三開十三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臧僖伯諫觀魚。隱公五年。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臧哀伯諫納郜鼎。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非禮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德立違。而寘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太廟。其若之何。公不聽。周內史聞之曰。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曹劌敗齊師。莊公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宛濮之盟。僖公二十八年。衛侯出奔楚。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或訴元咺於衛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從公。公使殺之。咺不廢命。奉夷叔以入守。晉人復衛侯。甯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祁奚請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羊舌虎。囚叔向。於是祁奚老矣。聞之。乘驛而見宣子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書曰。聖有謨勳。明徵定保。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為。宣子說。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宮之奇諫假道於晉。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惟偪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襄王賜齊桓昨。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介之推不言祿。僖公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將必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議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展喜犒師。僖公二十六年。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孔子惜繁纓。成公二年。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將侵齊。與齊師遇。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也。夏。戰於新築。師敗將盡。新築人仲叔。于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弔。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猶願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殞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脩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婚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使。君有二心于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惟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一。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惟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穆叔重拜鹿鳴。襄公四年。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晉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諮于周。臣聞之。訪問于善為諮。諮親為詢。諮禮為度。諮事為諏。諮難為謀。臣獲五善。敢不重拜。右書左傳。寵。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2.8x27.5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封面 隸書 王履吉楷書第二冊。左傳。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作者印記 王寵私印
作者印記 履吉之印
作者印記 韡韡齋(重一)
作者印記 大雅堂
鑑藏寶璽 古希天子(重一)
鑑藏寶璽 八徵耄念之寶(重一)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四冊,頁1940-1942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三),第一冊,頁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