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書莊子 冊 文徵明 , 18x9.4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180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故書000180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6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7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8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00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書000180N000000B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18000000
品名 明文徵明書莊子 冊
Excerpt from Zhuangzi
分類 法書
作者 文徵明
書體 楷書
創作時間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
數量 一冊:十開(本幅九開十八幅,後副葉一開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人世間第四。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曰。奚為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襍。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争。未達人心。而彊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闘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為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曰。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雖教。讁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不為病。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雖固。亦無辠。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若有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顏回曰。回之未始淂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淂已。則幾矣。絕迹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狥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盖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也。而况諸侯乎。吾甚慄之。子嘗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惟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麤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觧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淂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丘請𣸪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且以巧鬪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心厲。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乆。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淂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德充符第五。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爾。丘將以為師。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淂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宐。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淂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淂其心。以其心淂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惟止能止眾止。受命於地。惟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惟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况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申屠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屠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屠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申屠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悅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乆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屠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蹵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淂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淂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大宗師第六。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謩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淂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淂已乎。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厲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一釋「悅」)乎忘其言也。以形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形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淂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淂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淂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耶。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况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淂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乆。長于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淂之。以襲氣母。維斗淂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坏淂之。以襲崐崙。馮夷淂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泰山。黃帝淂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淂之。立乎北極。西王母淂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淂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淂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子輿與子桑友。而淋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淂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淂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應帝王第七。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淂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覺于于。一以為馬。一以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汝。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蚉負山也。夫聖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褔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見其實。而固淂道與。衆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淂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是殆見吾善者機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吾鄉示之以大冲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壼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無與親。彫琢復朴。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淂。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嘉靖壬辰(西元一五三二年)七月廿又二日。長洲文徵明書於停雲館。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8x9.4
後副葉 23.4x27.2
全幅 23.2x27.6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後副葉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沈廷麟 後副葉 西湖素菴沈廷麟 楷書 楷書惟鍾太傅用筆古勁。風度翩然。至右軍則時出新意。變化莫測。如黃庭遺教樂毅曹娥各出姿態是也。嗣後唐宋諸公。雖各具一種風神。無有八法俱備者。至文衡山小楷。直得右軍三昧。遂與之抗行矣。此書遒勁媚嫵咄咄逼真。殆與黃庭諸書。並垂不朽者也。紫翁先生其善藏之以為傳家之寶。西湖素菴沈廷麟。
印記: 沈廷麟印、物外游、我思古人
封面 楷書 □□(文徵)明書(書字上疊書「十一」或「土」字)莊子。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作者印記
作者印記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收傳印記 畢沅審定
收傳印記 秋颿珍賞
收傳印記 畢瀧鑑賞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三),第一冊,頁78-79
收藏著錄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二十三冊,頁17-28、145-149
內容簡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0-一五五九年),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號衡山居士,江蘇蘇州人。詩文書畫俱佳,為明代四大畫家之一。本幅墨筆烏絲闌,蠅頭小楷書《莊子》第四至第七篇,計十七幅,幾五千餘字,而從起始至終篇則無一懈筆。老練精到的筆法,展現出文氏溫純典雅的特有風神。署年嘉靖壬辰(一五三二),時作者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