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暮春月中澣御題。 |
行書 |
米記韓馮惜未見。米黻跋蘭亭帖云。唐太宗既獲此書。使馮承素韓道政之流模賜王公云云。其說本之張彥遠法書要錄。而元章惟於褚遂良摹卷跋詠及之。其餘皆不置題品。自係未能悉見。余於己巳夏題褚卷曾有韓馮摹本。反無真之句。今馮承素此卷及畫禪室所弆虞世南摹本。並昔所題褚卷。皆唐時名蹟。並入石渠寶笈。又足傲海嶽所不足矣。今看承素卷存真。雖欣無翼聯珍羽。艱致卻慙似禇人。用舊題褚摹卷韻。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暮春月中澣御題。 |
|
題跋 |
許將 |
本幅 |
長樂許將熙寧丙辰孟冬開封府西齊閱。 |
行書 |
長樂許將熙寧丙辰孟冬開封府西齊閱。 |
|
題跋 |
|
本幅 |
元豐庚申(西元一0八0年)閏月十日。 |
行書 |
臨川王安禮黃慶基同閱。元豐庚申(西元一0八0年)閏月十日。 |
|
題跋 |
|
本幅 |
元豐五年(西元一0八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
行書 |
朱光裔李之儀觀。元豐五年(西元一0八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
|
題跋 |
|
本幅 |
戌七月。 |
行書 |
李秬王景通同觀。戌七月。 |
|
題跋 |
王景脩 |
本幅 |
元豐四年(西元一0八一年)孟春十日。又同張保清馮澤縱觀。文安王景脩題。 |
行書 |
王景脩張太寧同觀。元豐四年(西元一0八一年)孟春十日。又同張保清馮澤縱觀。文安王景脩題。 |
|
題跋 |
|
本幅 |
元豐五年(西元一0八二年)四月廿八日。 |
行書 |
仇伯玉朱光庭石蒼舒觀。元豐五年(西元一0八二年)四月廿八日。 |
|
題跋 |
永陽清叟 |
本幅 |
永陽清叟少字景歐父。 |
行書 |
甲午稧日。靜坐集賢官房。潛翁出此帖共觀。少焉風舞雪積。仰觀宇宙之瑩。俯察品類之滋。亦足以極一時視聽之奇也。試同邸所携李廷珪墨書此。以識息翁。永陽清叟少字景歐父。 |
|
題跋 |
趙孟頫 |
本幅 |
甲寅日甲寅人趙孟頫書。 |
行書 |
定武舊帖在人間者。如晨星矣。此又落落若啟明者耶。元貞元年(西元一二九五年)夏六月。僕將歸吳興。叔亮內翰。以此卷求是。正為鑒定如右。甲寅日甲寅人趙孟頫書。 |
|
題跋 |
郭天錫 |
本幅 |
金城郭天錫祐之平生真賞。 |
行楷書 |
右唐賢摹晉右軍蘭亭宴集敘。字法秀逸。墨彩艷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榻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等奉聖旨於蘭亭真跡上雙鉤所摹。與米元章購于蘇才翁家。褚河南檢校榻賜本張石氏刻對之。更無少異。米老所論精妙。數字皆具有之。毫鋩轉摺。纖微備盡。下真蹟一等。予家舊藏趙模榻本。雖結體間有小異。而義類良是。然各有絕勝處要之。俱是一時名手摹書。前後二小半印神龍二字。即唐中宗年號。貞觀中。太宗自書貞觀二字。成二小印。開元中。明皇自書開元二字。作一小印。神龍中。中宗亦書神龍二字。為一小印。此印在貞觀後。開元前。是御府印書者。張彥遠名畫記。唐貞觀開元書印及晉宋至唐公卿貴戚之家私印。一一詳載。獨不載此印。蓋猶搜訪未盡也。予觀唐模蘭亭甚眾。皆無唐代印。跋未若此帖。唐印宛然真迹。入昭陵榻本中。擇其絕肖似者。秘之內府。此本迺是。餘皆分賜皇太子諸王。中宗是文皇帝孫。內殿所秘。信為最善本。宜切近真也。至元癸巳。獲于楊左轄都尉家傳。是尚方資送物。是年二月甲午重裝于錢塘甘泉坊。僦居快雪齋壬子日。易跋贊曰。神龍天子文皇孫。寶章小璽餘半痕。鸞飛離離舞秦雲。龍驚蕩蕩跳天門。明光宮中春曦溫。玉案卷舒娛至尊。六百餘年今幸存。小臣寧敢比璵璠。金城郭天錫祐之平生真賞。 |
|
題跋 |
鮮于樞 |
本幅 |
鮮于樞題。 |
行楷書 |
君家稧帖評甲乙。和璧陏珠價相敵。神龍貞觀苦未遠。趙葛馮湯捴名迹。主人熊魚兩兼愛。彼短此長俱有得。三百二十有七字。字字龍蛇怒騰擲。嗟予到手眼生障。有數存焉豈人力。吾聞神龍之初。黃庭樂毅真迹尚無恙。此帖猶為時所惜。況今相去又千載。古帖消磨萬無一。有餘不足貴相通。欲抱奇書求博易。鮮于樞題。 |
|
題跋 |
鄧文原 |
本幅 |
至元甲午(西元一二九四年)三月廿日巴西鄧文原觀。 |
行楷書 |
至元甲午(西元一二九四年)三月廿日巴西鄧文原觀。 |
|
題跋 |
|
本幅 |
|
行書 |
天曆二年(西元一三二八年)四月十日閱于願學齋因換籤題。 |
|
題跋 |
|
本幅 |
|
行書 |
元統乙亥(西元一三三五年)三月清明重閱。 |
|
題跋 |
王守誠 |
本幅 |
至正乙酉(西元一三四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太原王守誠觀。 |
行書 |
至正乙酉(西元一三四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太原王守誠觀。 |
|
題跋 |
|
本幅 |
|
行書 |
至正丁亥(西元一三四七年)三月三日乙巳因閱重識。 |
|
題跋 |
李廷相 |
本幅 |
嘉靖丙戌(西元一五二六年)春三月望日濮陽李廷相觀于金陵寓舍。 |
行書 |
蘭亭石刻往往人間見之。余家亦藏有善本。至于唐摹真蹟則僅見此耳。存禮考功偶出示。為題其後而歸之。嘉靖丙戌(西元一五二六年)春三月望日濮陽李廷相觀于金陵寓舍。 |
|
題跋 |
項元汴 |
本幅 |
墨林項元汴真賞。 |
楷書 |
墨林項元汴真賞。 |
|
題跋 |
文嘉 |
本幅 |
萬曆丁丑(西元一五七七年)孟秋七月三日茂苑文嘉書。 |
楷書 |
唐摹蘭亭。余見凡三本。其一在宜興吳氏。後有宋初諸名公題語。李范菴每過荊溪。必求一觀。今其子孫亦不輕出示人。其一藏吳中陳緝熙氏。當時已刻石傳世。陳好鈎摹。遂榻數本亂真。而又分散諸跋為可惜耳。其三即此神龍本也。嘉靖初。豐考功存禮嘗手摹使章正甫刻石於烏鎮王氏。然予未見真跡。惟孫鳴岐抄得郭祐之詩跋。鮮于伯幾長句每誦二詩。慨然思欲一見而不可得。蓋往來予懷者五十餘年矣。今子京項君以重價購於王氏。遂令人持至吳中索余題語。因得縱觀以償夙昔之願。若其摹榻之精。鈎填之妙。信非馮承素諸公不能也。子京好古博雅。精於鑒賞。嗜古人法書如嗜飲食。每得奇書不復論價。故東南名蹟多歸之。然所蓄雖多。吾又知其不能出此卷之上矣。萬曆丁丑(西元一五七七年)孟秋七月三日茂苑文嘉書。 |
|
題跋 |
項元汴 |
本幅 |
|
篆書 |
墨林山人項元汴珍藏于天籟閣。(篆書)。神龍珍秘。唐宋元明名公題詠。漆字號。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勅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明萬曆丁丑(西元一五七七年)孟秋七月墨林山人項元汴家藏真賞。原價伍百伍拾金。(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