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晉王羲之書黃庭經 王羲之;Wang Xizhi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法帖,墨拓
文物統一編號 故帖000008N000000009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故帖000008N00000001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帖000008N00000001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帖000008N00000001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帖000008N00000001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帖000008N000000014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帖000008N00000001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帖00000800003
品名 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晉王羲之書黃庭經
Song-Dynasty Rubbing of Calligraphy in Regular Script in Small Characters, Vol.1: Transcription of The Yellow Court Classic (Huangting jing)
分類 法帖
作者 王羲之;Wang Xizhi
書體 楷書
數量 一冊:七開(本幅七開十四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黃庭經。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前有幽闕。後有命門。噓吸㿖外。出入丹田。審能行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門壯籥蓋雨扉。幽闕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橫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閈之。神㿖之中務脩治。玄癕氣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理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呼口翕廬間以自償。保守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俠以幽闕流下竟。養□□□□□(子玉樹令可壯。)至道不煩不旁迕。靈臺通天臨中野。方寸之中至關下。玉房之中神門戶。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達法海員。真人子丹當我前。三關之閒精氣深。子欲不死脩崐崘。絳宮重樓十二級。宮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長城玄谷邑。長生要眇房中急。棄捐搖俗專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繫子長流心安寧。觀志流神三奇靈。閑暇無事脩太平。常存玉房視明達。時念大倉不飢渴。伇使六丁神女謁。閈子精路可長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汙。歷觀五藏視節度。六府脩治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為心自安。體虛無之居在廉閒。寂莫曠然口不言。恬淡無為遊德園。積精香潔玉女存。作道憂柔身獨居。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惔無為何思慮。羽翼以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五行參差同根節。三五合氣要本一。誰與共之升日月。抱珠懷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無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寶。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曉根蔕養華采。服天順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連相舎。崐崘之性不迷誤。九源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宮丹城樓。俠以日月如明珠。萬歲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陽物自來。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旋璣懸珠環無端。□(玉)石戶金蘥身貌堅。載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時赤如丹。前仰後卑各異門。送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致靈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苻開七門。此非枝葉實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積精所致和專仁。人皆食榖與五味。獨食大和陰陽氣。故能不死天相既。心為國主五藏王。受意動靜氣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晝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飲飢自飽。經歷六府藏卯酉。轉陽之陰藏於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為氣調且長。羅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飲醬漿。我神魂魄在中央。隨鼻上下知肥香。立於懸雍通神明。伏於老門候天道。近在於身還自守。精神上下開分理。通利天地長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還坐陰陽天門侯。陰陽下于嚨喉通。神明過華蓋。下清且涼。入清冷淵見吾形。其成還丹可長生。下有華蓋動見精。立於明堂臨丹田。將使諸神開命門。通利天道至靈根。陰陽列布如流星。肺之為氣三焦起。上服(服字衍。)伏天門候故道。𨶳離天地存童子。調利精華調髮齒。顏色潤澤不復白。下于嚨喉何落落。諸神皆會相求索。下有絳宮紫華色。隱在華蓋通六合。專守諸神轉相呼。觀我諸神辟除耶。其成還歸與大家。至於胃管通虛無。閈塞命門如玉都。壽專萬歲將有餘。脾中之神舍中宮。上伏命門合明堂。通利六府調五行。金木水火土為王。日月列宿張陰陽。二神相得下玉英。五藏為主賢最尊。伏於大陰藏其形。出入二竅舍黃庭。呼吸㿖間見吾形。強我筋骨血脉盛。怳惚不見過清靈。恬惔無欲遂得生。還於七門飲大淵。道我玄雍過清靈。問我仙道與奇方。頭載白素距丹田。沐浴華池生靈根。被髮行之可長存。二府相得開命門。五味皆至開(點去)善氣還。常能行之可長生。永和十二年(西元三五六年)五月廿四日五(點去)。山陰縣寫。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潘寧 本幅 乙卯(西元一七三五年)重陽前三日題於七硯書堂。平野居士潘寧。 行楷書 黃庭真蹟。自蕭梁賞識之後。傳至隋唐。世多摹倣。此卷有蛀痕者。書法端凝。當是隋人臨本。其不全者。翾秀近於唐臨。即文氏所橅之祖本。夫書至超神。譽多溢美。指作換鵝經者。李青蓮之隨筆也。亦有刻意旁搜。謂此經後出。不應逸少先書者。黃伯思之衒奇也。要不若吾黨觸目古香。悠然忘辨。唯按永和之歲月。以賞山陰之翰墨。無所得失於中。默契琴心三疊耳。乙卯(西元一七三五年)重陽前三日題於七硯書堂。平野居士潘寧。
印記: 潘寧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六冊,頁2797-2800

關聯文物

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魏鍾繇丙舍帖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三開(本幅三開六幅)

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魏鍾繇宣示還示戎路三帖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五開(本幅五開十幅)

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晉王羲之書黃庭經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七開(本幅七開十四幅)

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晉王獻之書洛神賦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三開(本幅三開六幅)

宋拓晉唐小楷(一) 冊 晉王羲之書孝女曹娥碑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四開(本幅四開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