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法帖,墨拓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帖000009N000000005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 |
作品號 | 故帖00000900002 | |
品名 |
宋拓晉唐小楷(二) 冊 褚臨樂毅論 Song-Dynasty Rubbing of the Calligraphy in Regular Script in Small Characters, Vol.2: Chu Suiliang's Copy of "On Yue Yi (Yue Yi lun)" |
|
分類 | 法帖 | |
作者 | Chu Suiliang | |
書體 | 楷書 | |
數量 | 一冊:六開(本幅六開,每開二幅,計六開十二幅)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世人多以樂毅不時拔莒。即墨(以下闕文。為劣。是以叙而)論之。夫求古賢之意。宜以大者遠者先之。必迂(闕迴字)而難通。然後已焉可也。今樂氏之趣。或者其未盡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賢失指於將來。不亦惜哉。觀樂生遺燕惠王書。其殆庶乎機合乎道。以終始者與。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大甲而不疑。大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業於至公。而以天下為心者也。夫欲極道之量。務以天下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茍君臣同苻。斯大業定矣。于斯時也。樂生之志。千載一遇也。亦將行千載一隆之道。豈其局蹟當時。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樂生之所屑。彊燕而廢道。又非樂生之所求也。不屑茍得。則心無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則舉齊之事。所以運其機而動四海也。夫討齊以明燕主之義。此兵不興於為利矣。圍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邇矣。舉國不諜其功。除報暴不以威力。此至德全於天下矣。邁全德以率列國。則幾於湯武之事矣。樂生方恢大綱。以縱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顧仇其上。願釋干戈。賴我猶親。善守之智。無所之施。然則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義也。任窮則從。微子適周之道也。開彌廣之路。以待田單之徒。長容善之風。以申齊士之志。使夫忠者遂節。通者義著。昭之東海。屬之華裔。我澤如春。下應如草。道光宇宙。賢者託心。鄰國傾慕。四海延頸。思戴燕主。仰望風聲。二城必從。則王業隆矣。雖淹留於兩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變。世所不啚。敗於垂成。時運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刦之以兵。則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齊之士。流血於二城之間。侈殺傷之殘。示四國之人。是縱暴易亂。貪以成私。鄰國望之。其猶豺虎。既大墮稱兵之義。而喪濟弱之仁。虧齊士之節。廢廉善之風。掩宏通之度。棄王德之隆。雖二城幾於可拔。霸王之事逝其遠矣。然則燕雖兼齊。其與世主何以殊哉。其與鄰敵何以相傾。樂生豈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顧城拔而業乖。豈不知不速之致變。顧業乖與變同。由是言之。樂生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异僧權。永和四年十二。廿四。書。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潘寧 | 本幅 | 雍正乙卯(西元一七三五年)九月朔。山陰陋夫潘寧。 | 行楷書 | 此卷樂毅論。舊為鄒滿字藏本。滿字定為褚臨。迺宋拓之至善者。珍收廿餘年。因虞泉嗜古以歸之。嘗屬題數語。拈筆即已意沮。冷紅因謂余曰。昔牧齋以松雪手批漢書歸子晉。題訖與之言。如李煜辭祖廟。陳設伎樂。掩面而聽笙歌。彼亦情深何限。顧不格格於喉間也。曰子實啟我。可不效彼亦作望江南乎。相與一咲以書之。雍正乙卯(西元一七三五年)九月朔。山陰陋夫潘寧。 | |
印記: 寧、陋夫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六冊,頁2797-2800 |
關聯文物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四開(本幅四開,每開二幅,計四開八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六開(本幅六開,每開二幅,計六開十二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三開(本幅三開,每開二幅,計三開六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二開(本幅二開,每開二幅,計二開四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冊:五開(本幅五開,每開二幅,計五開十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