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越州刻晉唐小楷 冊 唐柳公權書清靜經 柳公權;Liu Gongquan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法帖,墨拓
文物統一編號 故帖000010N00000001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故帖000010N000000012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故帖000010N000000013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帖00001000007
品名 宋拓越州刻晉唐小楷 冊 唐柳公權書清靜經
Song-Dynasty Rubbing of the Calligraphy in Regular Script in Small Characters, Vol.2: Transcription of the Classic of Clarity and Tranquility
分類 法帖
作者 柳公權;Liu Gongquan
書體 楷書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第一則)太上老君常清靜。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情撓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也。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真靜。漸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第二則)老□□(子曰)。上士□(不)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謂見妄心。既見妄心。即矜其身。既矜其身。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第三則)太上老君□□(常清)靜經。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嘗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昇為天官。中士悟之。南宮列仙。下士悟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昇入金門。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萬遍。十天善神。衛護其人。玉符保身。全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正一真人。曰。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瘴不□。眾聖護門。神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得就。想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六冊,頁2790-2795

關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