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二十三) 冊 元康里巎草書述張旭筆法記 康里巎;Kangli Nau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法帖,墨拓
文物統一編號 故帖000180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帖00018000002
品名 三希堂法帖(二十三) 冊 元康里巎草書述張旭筆法記
Modelbooks of the Three Rarities Hall, Vol. 23: Record on a Description of Zhang Xu's Calligraphy Techniques in Cursive Script
分類 法帖
作者 康里巎;Kangli Nau
書體 草書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公乃當堂踞床。而命僕居乎小榻。乃曰。筆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詎可言其要妙也。書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須思妙。乃曰。夫平為橫。子知之乎。僕思以對曰。嘗聞長史九丈每令為一平畫。皆須縱橫有象。此豈非其謂乎。長史乃咲曰。然。又曰。夫直為縱。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直者必縱之。不令邪曲之謂乎。長史曰。然。又曰。均為間。子知之乎。曰。嘗蒙示以間不容光之謂乎。長史曰。然。又曰。密為際。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築鋒下筆皆令宛成。不令其疎之謂乎。長史曰。然。又曰。鋒為末。子知之乎。曰。豈不謂末以成畫。使其鋒健之謂乎。長史曰。然。又曰。力為骨體。子知之乎。曰。豈不謂走歷筆。則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之謂乎。長史曰。然。又曰。輕為曲折。子知之乎。曰。豈不謂鈎筆轉角。折鋒輕過。亦謂轉角為暗過之謂乎。長史曰。然。又曰。決謂奔掣。子知之乎。曰。豈不謂奔掣為撆。決意挫鋒。使不怯滯。令險峻而成。以謂之決乎。曰。然。又曰。補為不足。子知之乎。曰。嘗聞於長史。豈不謂結構點畫或有失趣者。則以别點畫□□□謂乎。長史。曰。然。又曰。損謂有餘。子知之乎。曰。嘗蒙所授。豈不謂趣長筆短。常使意氣有餘畫若不足之謂乎。曰。然。又曰。巧謂布置。子知之乎。曰。豈不謂欲書先預想字。而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字體。令有異勢。是謂之巧乎。曰。然。又曰。稱為大小。子知之乎。曰。嘗聞教授。豈不謂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長史曰。然。子言頗皆近之矣。夫書道之妙。煥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凡庸不能辨。言所不能盡。世之學者。皆宗二王。元常。頗存逸迹。曾不睥睨筆法之妙。遂尔雷同。獻之謂之古肥。旭謂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有異眾說。張芝。鍾繇功趣精細。殆同神機。肥瘦古今豈易致意。真迹雖少。可得而推逸少。至於學鍾。勢巧形容。及其獨運。意疎字緩。譬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絕。未有篤論。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猶逸少之不逮元常。學子敬者畫虎也。學元常者畫龍也。手雖不習。久得其道。不習而言。必慕之歟。儻著巧思思。盈半半矣。子其勉之。工若精勤悉。自當為妙筆。真卿前請曰。幸蒙長史九丈傳授用筆之法。敢問攻書之妙。何如得齊於古人。張公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謂口傳手授之訣。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於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帋筆精佳。其次變法適懷。縱捨掣奮。或有規矩。五者備矣。然後能齊於古人。曰。敢問長史□用執筆之理可得聞乎。長史曰。予傳授筆法得之於老□彥遠。曰。吾昔日學書雖功□。奈何迹不至殊妙。後聞於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思所不悟。後於江島。遇□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鋒。畫乃沉著。當其用□。常欲使其透過帋□。此功成之極矣。真草用□。悉如畫沙。點畫淨媚。則其道至矣。如此則其迹可久。自然齊於古人。但思此理以專想功用。故其點畫不得妄動。子其書紳。予遂銘謝。逡巡再拜而退。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魯公此文議論精絶。形容書法要妙無餘蘊矣。今之曉書意者。蓋莫如公。所以及此。至順四年(西元一三三三年)三月五日。康里巎為麓菴大學士書。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收傳印記 天籟閣
收傳印記 寄敖
收傳印記 子京父印
收傳印記 項墨林鑑賞章
收傳印記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
收傳印記 李宗孔
收傳印記 宋犖審定
作者印記 子山
作者印記 正齋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續編(養心殿),第三冊,頁1283。

關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