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759N000000027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 |
作品號 | 故書00075900006 | |
品名 |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九) 冊 臨顏真卿題壁帖 Modelbooks of the Accumulated Calligraphy Cliff (Jishuyan), Vol.39: Copy of Yan Zhenqing's Model Calligraphy "Inscription on a Cliff" |
|
分類 | 法書 | |
作者 | 王澍;Wang Shu | |
書體 | 行書 | |
創作時間 | 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 | |
數量 | 一幅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真卿奉命來此。事期未竟。止緣忠勤。無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終不改。遊于波濤。宜得斯報。千百年間。察真卿心者。見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達於時命耳。人心無路見。時事只天知。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5.7x12.5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王澍 | 本幅 | 按唐史。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建議。遣公往宣慰之。明年。希烈僭偽號。問儀於公。公不為屈。八月。希烈縊殺公於蔡。公有自汝移蔡帖。未之見也。公幽於汝蔡。凡三年。幾死者數矣。義命自安。始終不易。及入龍興寺。自度必死。乃作遺表。自為墓誌。此帖所謂。止緣忠勤。無有旋意。中心悢悢。始終不改者。蓋即其時題壁明志之語也。或者議公年踰七十。不肯致仕。難以言智。當是時。唐室禍亂相仍。殆無虛日。又林甫盧杞相繼為相。中外之勢。危若累卵。公以五十年舊臣。不忍坐視其亡。而寧以身殉。此其志節。直可與日月爭光者也。或又議公不死於希烈僭號之時。至為希烈所殺。以為公惜。希烈之陷汝僭號。等反耳。公不死於僭號之時。與不死於使汝之日。一也。豈謂公於此時。尚復有偷生畏死之心哉。一日不死。或者朝廷匡復。尚可留其﹙點去﹚以有為。未可知也。且建議遣公者。杞也。從杞遣公者。德宗也。以宗社柱石之臣。投之亂賊。是魯公之死。君相死之耳。綱目大書顏真卿為李希烈所殺。罪君相也。 | 行書 | ||
作者款識 | 王澍 | 本幅 | 按留元剛年譜。魯公生於景龍三年己酉。距貞元元年乙丑。為李希烈所害。年七十有七。因亮行狀亦云。貞元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希烈使景臻等害公於龍興寺。年七十七。令狐峘神道碑。則云今上興元元年八月三日。蹈危致命。而碑末復云。貞元初遇害。舊史則云。興元元年八月三日殺真卿。然又云年七十七。皆不合。按文集。公有自汝移蔡帖云。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誣乎。有唐之德。則不朽耳。十九日書。此公所自書者。的的可據。當以貞元元年八月李希烈害公於龍興寺年七十有七為正。至或云八月二十四日。或云八月三日。則無須深考矣。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歲在己酉。春王正月朔之二十五日。良常王澍。臨於鳳皝橋之南樓。并書後。 | 行書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2153-2155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2 |
關聯文物
書法 , 一幅 , 26x12.4;25.4x12.3公分
書法 , 一幅 , 27.5x13.2公分
書法 , 一幅 , 27.5x13.2;27x13.2;25x12.4;27.4x13.2公分
書法 , 一幅 , 27.4x13.2公分
書法 , 一幅 , 26.3x13.8;26.9x13.1;25.7x12.5公分
書法 , 一幅 , 25.7x12.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