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法帖,墨拓 |
文物統一編號 | 中帖000002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中帖00000200004 | |
品名 |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 冊 晉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Modelbook Calligraphy in the Three Rarities Hall (Sanxitang), Two: The Stele of the Filial Daughter Cao E by Wang Xizhi |
|
分類 | 法帖 | |
作者 | 王羲之; | |
書體 | 楷書 | |
數量 | 一幅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周同祖。末胄景沈。爰來適居。旴能撫節安歌。婆娑樂神。以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時娥年十四。號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屍出。以漢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夘。莫之有表。度尚設祭之。誄之辭曰。伊惟孝女。曄曄之姿。偏其返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家室。在洽之陽。待禮未施。嗟喪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號。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絶。投入沙泥。翩翩孝女。乍沉乍浮。或泊洲嶼。或在中流。或趨湍瀨。或還波濤。千大失聲。悼痛萬餘。觀者填道。雲集路衢。流淚掩涕。驚動國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剋面。引鏡剺耳用刀。坐臺待水。抱樹而燒。於戲孝女。德茂此儔。何者大國。防禮自脩。豈况庶賤。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鏤而雕。越梁過宋。比之有殊。哀此貞厲。千載不渝。嗚呼哀哉。亂銘勒金石。質之乾坤。歲數曆祀。丘墓起墳。光于后土。顯照夫人。生賤死貴。義之利門。何長華落。雕零早分。葩艷窈窕。永世配神。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髣髴。以招後昆。 漢議郎蔡雍聞之來觀。夜闇手摸其文而讀之。雍題文云。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又云。三百年後。碑冢當墮江中。當墮不墮。逢王叵(脫匡字)。昇平二年(西元三五八年)八月十五日記之。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懷素 | 本幅 | 有唐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秋九月望。沙門懷素藏真題。 | 草書 | 有唐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秋九月望。沙門懷素藏真題。 | |
題跋 | 劉鈞 | 本幅 | 參軍劉鈞題。此世之罕物。 | 隸書 | 參軍劉鈞題。此世之罕物。 | |
題跋 | 唐尚客 | 本幅 | 大曆二年(西元七六七年)歲次己未二月。辛未朔三日癸酉。百姓唐尚客。奉縣令韓佋處分命題。 | 楷書 | 吏龍門縣令王仲倫借觀。大曆二年(西元七六七年)歲次己未二月。辛未朔三日癸酉。百姓唐尚客。奉縣令韓佋處分命題。 | |
題跋 | 本幅 | 癸酉歲九月六□又 | 行楷書 | 癸酉歲九月六□又。 | ||
題跋 | 滿騫 | 本幅 | 句章令滿騫 | 楷書 | 句章令滿騫。 | |
題跋 | 懷充 | 本幅 | 懷充 | 楷書 | 懷充。 | |
題跋 | 僧權 | 本幅 | 僧權 | 楷書 | 僧權。 | |
題跋 | 楊漢公 | 本幅 | 成四年七月廿九日。刺史楊漢公記。 | 楷書 | 成四年七月廿九日。刺史楊漢公記。 | |
題跋 | 僧權 | 本幅 | 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十月二□(日)觀。□(僧)權。 | 楷書 | 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十月二□(日)觀。□(僧)權。 | |
題跋 | 馮審 | 本幅 | 馮審。字退思 | 楷書 | 馮審。字退思。 | |
題跋 | □琮、李□、□□ | 本幅 | 會□□□(昌五年)(西元八四五年)三月廿八日。翰林學士□琮。將仕郎李□。□□同觀。 | 楷書 | 會□□□(昌五年)(西元八四五年)三月廿八日。翰林學士□琮。將仕郎李□。□□同觀。 | |
題跋 | 宋高宗 | 本幅 | 損齋書 | 行楷書 | 右度尚曹娥誄辭。蔡邕所謂黃絹幼婦外孫韲臼者也。雖不知為誰氏書。然纖勁清麗。非晉人不能至此。其間草字一行。則浮啚懷素題識也。自古高才絶藝。而隱沒無聞于世者多矣。豈獨書耶。損齋書。 | |
印記: 損齋書印、御書 | ||||||
題跋 | 趙孟頫 | 本幅 | 吳興趙孟頫書 | 楷書 | 曹娥碑正書第一。欲學書者。不可無一善刻。况得其真蹟。又有思陵書在右乎。右之藏室中。夜有神光燭人者。非此。其何物耶。吳興趙孟頫書。 | |
印記: 趙氏子昂 | ||||||
題跋 | 虞集 | 本幅 | 奎章閣侍書學士翰林直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同脩國史兼經筵官國子祭酒臣虞集奉勅書。 | 行楷書 | 右曹娥碑真蹟正書第一。嘗藏宋德壽宫。天曆二年(西元一三二九年)四月己酉。上御奎章閣閲圖書。以賜閣參書柯九思。奎章閣侍書學士翰林直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同脩國史兼經筵官國子祭酒臣虞集奉勅書。 | |
題跋 | 虞集 | 本幅 | 集題 | 行楷書 | 近世書法殆絶。政以不見古人真墨故也。此卷有蕭梁李唐諸名士題識。傳世可考。宋思陵又親為鑒賞。于今又二百餘年。次第而觀。益知古人名世萬萬不可及。噫。聖賢傳心之妙。寄諸文字者。精審極矣。萬世之下。人得而讀之。然猶不足以神詣其萬一。天台柯敬仲藏此。安得人人而見之。世必有天資超卓。追造往古之遺者。其庶幾乎。泰定五年。正月十日。翰林直學士奉議大夫知制誥同脩國史經筵官蜀郡虞集。朝列大夫禮部郎中前進士薊丘宋本。奉訓大夫太常博士。遂寧謝端本之弟。從仕郎翰林國史院編脩官褧。侍儀舍人蜀郡林宇同觀。集題。謝公延祐戊午進士。小宋泰定(西元一三二四年)甲子進士。 | |
題跋 | 柯九思 | 本幅 | 九思敬仲名 | 行楷書 | 集比歲輙從敬仲求此一觀。上開奎章此卷已入内府。上善九思鑑辯復以賜之。仍命集題。閣下同觀者。大學士忽都魯彌實。承制李泂。供奉李訥。參書雅琥。授經郎揭傒斯。内掾林宇甘立。集三記。九思敬仲名。 | |
題跋 | 本幅 | 金源紇石烈希元。武夷詹天麟。長沙歐陽玄。燕山王遇。天曆三年(西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五日丁丑同觀。 | 楷書 | 金源紇石烈希元。武夷詹天麟。長沙歐陽玄。燕山王遇。天曆三年(西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五日丁丑同觀。是日賀敬仲有鑒書博士之命。 | ||
題跋 | 本幅 | 天曆庚午(西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七日。參書雅琥。經筵檢討白守忠高存誠同觀。集之子冏侍。 | 行楷書 | 天下惟理無對。物則有萬殊之辨矣。敬仲家無此書。何以鑒天下之書耶。集四題。天曆庚午(西元一三三0年)正月廿七日。參書雅琥。經筵檢討白守忠高存誠同觀。集之子冏侍。 | ||
題跋 | 本幅 | 行書 | (元代國書印一)。奎章閣初建。從六參書印文也。後閣陞正二參書用五品印。後文是也。 | |||
題跋 | 清聖祖 | 本幅 | 行書 | 曹娥碑。相傳為晉右軍將軍王羲之得意書。今覩真跡。筆勢清圓秀勁。眾美兼備。古來楷法之精。未有與之匹者。至今千餘年。神采生動。透出絹素之外。朕萬幾餘暇。披玩摹倣。覺晉人風味宛在几案間。因書數言識之。 | ||
印記: 體元主人、萬幾餘暇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宣文之寶 | |
收傳印記 | 天曆之寶 | |
收傳印記 | 虞白生父 | |
收傳印記 | 訓忠之家 | |
收傳印記 | 喬氏簣成 | |
收傳印記 | 王氏元馭 | |
收傳印記 | 錫爵 | |
收傳印記 | 韓世能印 | |
收傳印記 | 王衡之印 | |
收傳印記 | 緱山人 | |
收傳印記 | 韓逢禧書畫印 | |
收傳印記 | 王時敏印 | |
收傳印記 | 遜之 | |
收傳印記 | 沈荃之印 | |
收傳印記 | 宮詹學士 | |
收傳印記 | 張應甲印 | |
收傳印記 | 希逸氏 | |
收傳印記 | 東海張應甲字先三號希逸寶藏書畫 |
關聯文物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
書法;法帖;墨拓 , 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