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752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more... | |
作品號 | 故書00075200001 | |
品名 |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二) 冊 臨褚遂良模蘭亭詩序 | |
分類 | 法書 | |
作者 | 王澍 | |
書體 | 行書 | |
創作時間 |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 | |
數量 | 一幅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臨褚遂良模蘭亭詩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褉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况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毎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范仲淹跋)才翁東齋所藏圖書。嘗盡覽焉。高平范仲淹題。(王堯臣跋)皇祐己丑四月太原王堯臣觀。(米芾跋贊)元祐戊辰二月獲于才翁之子洎字及之米黻記。右米姓祕玩天下蘭亭本第一。唐太宗獲此書。命起居郎褚遂良。檢校馮承素。韓道政。趙模。諸葛貞。湯普徹之流。橅賜王公貴人。著于張彥遠法書要錄。此軸在蘇氏題為禇遂良橅。觀其意易。改誤數字。真是禇法皆率意。落筆餘字句填。咸清潤有秀氣。轉摺毫鋩備盡。與真無異。非深知書者。所不能到。世俗所收。或肥或瘦。乃是工人所作。正以此本為定。熠熠客星。豈晉所得。卷器泉石。流腴翰墨。戲著談標。書存馬式。鬱鬱昭陵。玉椀已出。戎溫無類。誰寶真物。水月何殊。志專用一。繡繅金鐍。瑤璣錦綍。猗歟。元章守之勿失。壬午閏六月。大江濟川亭艤寶晉齋。艎對紫金羣山。迎快風銷暑重裝。米芾平生真賞。(米友仁跋)右王羲之蘭亭序。唐朝命馮承素。諸葛正之流。於真蹟上雙鉤摹。當日賜本。紹興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臣米友仁審定恭題。(自識)米老得褚模墨跡。對紫金浮玉。裁為袖珍。每一行分作兩行。為五十六行。手裝成卷。今此卷尚在海寧陳宗伯家。往在京時曾從借觀。自七行盛字起。至九行盛字止。凡闕三十五字。蓋董宗伯質於陳時。所掣去者也。余以褚模別本補足之。其行列亦仍還二十八行之舊。米老剪碎。乃其平生恨事。余故特為之補其闕。雍正丁未﹙西元一七二七年﹚十有二月二十日。虛舟老農。又識。米老三跋。佹異飛動。余幼時輒喜臨之。余學米書從此起。自後每為米書。皆嚜以此三跋筆法臨之。無不似者。輒自謂腕有元章鬼。亦可知用力深處。便舉手得也。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一至本幅八 | 24.4x10.8 | |
本幅九至本幅十八 | 24.1x10.7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石渠定鑑 | |
鑑藏寶璽 | 寶笈重編 |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2146-2147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2 |
關聯文物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二) 冊 臨褚遂良模蘭亭詩序
書法 , 一幅 , 24.4x10.8;24.1x10.7公分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二) 冊 臨褚模蘭亭詩
書法 , 一幅 , 23.9x10.9公分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二) 冊 臨褚遂良倪寬傳贊
書法 , 一幅 , 24.1x14.2;23.6x13.9公分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二) 冊 臨褚遂良高士贊
書法 , 一幅 , 21.1x10.9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