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第一幅 | 31.8x56.8 | |
第二幅 | 31.8x57.3 | |
第三幅 | 31.8x57.3 | |
第四幅 | 31.8x52.3 | |
第五幅 | 31.8x57.6 | |
第六幅 | 31.8x58.4 | |
第七幅 | 31.8x56.5 | |
隔水一 | 12.4 | |
裱綾一 | 21.4 | |
裱綾二 | 10.9 | |
隔水二 | 12.2 | |
裱綾三 | 16.2 | |
拖尾 | 51.3 | |
裱綾四 | 16.4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絹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石公憲 | 拖尾 | 脩職郎充提舉茶鹽司石公憲書。時紹興三年四月十二日也。 | 行書 | 佛初入中國時。其名號未廣也。而神通顯沒。悉備諸大藏。斷非誑語。則舍利放光。山河大地俱屬普照。期眾生之祛於迷途耳。故無邊苦海。文殊從此出也。冀世人之登彼岸乎。諸天羅漢。上下兜率刀利天間。從地湧出。則此三千大千世界。又安得而無魔也。邪不勝正。降之者。其法力所致。佛無心也。至于法龍之興雲騰霧。天女之翻飛散花。佛享其供而已。是卷七佛圖也。不著色相。而濃鮮雅澹。細入毫芒。巧生變幻。可令般郎股栗婁子醉心者。舍龍眠居士誰能創此。以垂不朽。為後世鑒賞者珍之。脩職郎充提舉茶鹽司石公憲書。時紹興三年四月十二日也。 | |
印記: 石公憲印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秘殿珠林 | |
收傳印記 | 敕賜佛迹院道場印記(重六) | |
作者印記 | 龍眠居士(重六) | |
收傳印記 | 寶蘊樓書畫錄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73 | |
收藏著錄 | 盛京故宮書畫錄,第二冊,頁25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五冊,頁339-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