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謝遂職貢圖(二) 卷 謝遂 , 33.8x1410.4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中畫000047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中畫00004700000
品名 清謝遂職貢圖(二) 卷
Foreign Envoys Bearing Tribute
分類 繪畫
作者 謝遂
數量 一卷
釋文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33.8x1410.4
引首 33.8x77.8
隔水一 12.9
隔水二 12.5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隔水一
隔水二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謝遂 本幅 臣謝遂恭畫 楷書
印記: 臣遂、恭畫
題跋 清高宗 引首 行楷書 卉服咸賓
印記: 乾隆御筆
題跋 劉綸 本幅幅首 尚書臣劉綸恭和 楷書 一家中外奉王春。舊隸新藩式化均。貢道夏書規自狹。職方周制屬尤親。冠裳異用知從朔。臣僕同稱敢備賓。九譯昧荒伊古限。萬年清晏我朝臻。名簽別部通臚句。字釋旁行彙舌人。物土陳風資攷治。披圖系說取存真。寅承開國徠庭日。快覩恢疆輯瑞辰。賡詠恰宜隨凱奏。星軺里鼓近堪循。尚書臣劉綸恭和。
印記: 臣、綸
題跋 金德瑛 本幅幅首 左都御史金德瑛恭和 楷書 藻采新橅萬彙春。披來聖澤邇遐均。明堂日月恩威溥。屬國梯航翼戴親。犬馬有情知戀主。雁鴻依候似來賓。皇風景應蕃釐集。王會歡從夀域臻。敢附凌煙聯劍珮。欣隨舞獸覲天人。書中舊闕傳聞異。班外初增面目真。比物鑄形存鼎鼐。膺圖作繪麗星辰。永藏冊府超前牒。覆載無私帝率循。左都御史臣金德瑛恭和。
印記: 臣金德瑛、珥筆承恩
題跋 本福 楷書 圖說。(一)關東。鄂倫綽。寜古塔之東北海島一帶。唐書所云。少海之北。三面阻海。人依嶼散居。有魚鹽之利者。人有數種。鄂倫綽其一也。在近海之多羅河強黔山遊牧。男女皆披髮跣足。以養角鹿捕魚為生。所居以魚皮為帳。性懦弱。歲進貂皮。(二)奇楞。奇楞在寜古塔東北二千餘里亨滾河等處。性強悍。以捕魚打牲為業。男女衣服皆鹿皮魚皮為之。無書契。其土語謂之奇楞話。歲進貂皮。(三)庫野。庫野居東海島之雅丹達里堪等處。男則薙頂心以前之髮。而蓄其後。長至肩即截去。草笠布衣。綴紅布卍字于肩背間。亦有衣魚皮者。性好鬥。出必懷利刃。婦女幼時即以針刺唇。用烟煤塗之。土語謂之庫野話。歲進貂皮。(四)費雅喀。費雅喀在松花江極東。沿海島散處。以漁獵為生。男女俱衣犬皮。夏日則用魚皮為之。性悍好鬥。出入常持兵刃。歲進貂皮。(五)恰喀拉。恰喀拉散處於渾春沿東海及富沁岳色等河。男女俱于鼻傍穿環。綴寸許銀銅人為飾。男以鹿皮為冠。布衣跣足。婦女則披髮不笄。而襟衽間多刺繡紋。其屋廬舟船。俱用樺皮。俗不知網罟。以义魚射獵為生。性游惰。無蓄積。土語謂之恰喀拉話。歲進貂皮。(六)七姓。七姓在三姓之西二百餘里之烏扎拉洪科等處。性多淳樸。地產荍麥。雖知耕種。而專以漁獵為生。遇冬月冰堅。則足踏木版溜冰而射。其婦女亦善伏弩捕貂。衣帽多以貂為之。土語謂之烏迪勒話。歲進貂皮。(七)赫哲。赫哲所居與七姓地方之烏扎拉洪科相接。性強悍。信鬼怪。男以樺皮為帽。冬則貂帽狐裘。婦女帽如兜鍪。衣服多用魚皮。而緣以色布。邊綴銅鈴。亦與鎧甲相似。以捕魚射獵為生。夏航大舟。冬月冰堅。則乗冰牀。用犬挽之。其土語謂之赫哲話。歲進貂皮。(八)福建省。羅源縣畲民。福州府屬羅源等縣畬民即粤之猺人。福建通志云。汀猺人與䖍漳潮潯接壤。以槃藍雷為姓。又連江志畬民五溪槃瓠之後也。桂海虞衡志謂之猺。今居羅源者祇藍雷二姓相為婚姻。或云海南民藍奇雷聲隨王審知入閩。因居羅源村中。然不可考。其習俗誠樸。與土著無異。無酋長統轄。多在荒僻山巔。結茅為屋。男女相助力作。采薪捕魚。以供食用。男椎髻短衣。荷笠攜鋤。婦挽髻。蒙以花布。間有戴小冠者。貫綠石如數珠。垂兩鬢間。圍裙著履。其服色多以青藍布。(九)古田縣畬民。古田畬民即羅源一種。散處縣之上洋等村。以耕漁為業。竹笠草履。勤於負擔。婦以藍布裹髮。或戴冠狀如狗頭。短衣布帶。裙不蔽膝。常荷鋤跣足而行。以助力作。(十)臺灣縣大傑巔等社熟番。臺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二種。聚居各社。如内地之村落。不設土司。眾推一人約束。其大傑巔等社熟番。編竹木為牆。屋蓋以茅茨。土基甚高。入室必以梯。男剪髮。束以紅帛。衣用布二幅聯如半臂。垂尺許於肩肘。腰圍花布。寒衣曰縵披。其長覆足。婦衣亦然。俱以銅鐵環束兩腕。或疊至數十。各縣社番多有之。嚼米為酒。恒攜黄藜以佐食。男女相悅即野合。府志稱各社終身依婦以處。贅壻即為子孫。歲輸丁賦七十餘兩。其新港。卓猴二社。舊屬諸羅。今改隸臺灣縣治。(十一)鳳山縣放䌇等社熟番。放䌇等社熟番。相傳為紅毛種類。康熙三十五年(西元年一六九六年)歸化。其人善耕種。地產香米。男以鹿皮蔽體。或披氊敞衣。女著衣裙。喜懸螺貝於項間。腕束銅環而跣足。捕鹿必聽鳥音以占得失。婚娶名曰牽手。女及笄。搆屋獨居。番童以口琴挑之。喜則相就。遇吉慶輒艷服簪野花。連臂踏歌。名曰番戲。疾病不事醫藥。用冷水浴之。茄藤力力等社皆然。歲輸丁賦三百四十九兩零。(十二)諸羅縣諸羅等社熟番。諸羅山社相傳亦紅毛種類。風俗物產與鳳山放䌇等社相似。男番首插雉尾。以樹皮績為長衫。夏常裸體。女盤髮。綴小珠。覆以布帕。項圍白螺珊瑚為飾。又男番喜穿耳納竹圈于中。漸易大者。久之將垂及肩。乃實以圓木。或嵌螺錢。各縣社番多有之。諸羅社在縣西。其打猫社。他里霧社。柴裏社俱在縣北。(十三)諸羅縣簫壠等社熟番。諸羅縣南曰簫壠社。曰加溜灣社。曰麻豆社。曰哆咯嘓社。服飾大略與諸羅等社同。男以竹片束腰。曰篐肚。欲其漸細。能截竹為簫。長二三尺。以鼻吹之。歲時婦女多以糍餌相餽餉。又按府志。哆囉嘓社男女成婚後俱折去上齒各二。彼此謹藏。蓋亦終身不改之意云。凡諸羅縣各社歲輸丁賦一百八十餘兩。(十四)彰化縣大肚等社熟番。彰化縣屬土番。濱海倚山。種類蕃雜。共五十社。其大肚等社番皆以漁獵為業。善鏢箭。竹弓竹矢。傅以鐵鏃。亦勤耕作。番婦則攜飲食餉之。暇日或至縣貿易。(十五)彰化縣西螺等社熟番。西螺等社熟番居處。服飾與大肚等社相似。其人趫捷。束腹奔走。接遞文移。官給以餼。番婦常挈子女赴縣。用榖帛相貿易。凡彰化縣各社歲計輸丁賦四百六十三兩零。(十六)淡水廳德化等社熟番。淡水廳以臺防同知駐劄。故名德化。蓬山。吞霄。中港四社。在同知所駐竹塹城之北。其地濱洋下濕。結茅成屋。或以板為之。飯以黍米滷浸魚蝦供饌。男婦皆短衣。腰圍幅布。并力耕作。亦事漁獵。暇則吹竹笛。彈竹琴以為樂。(十七)淡水廳竹塹等社熟番。竹塹城為臺防同知駐劄之地。竹塹社在城北五里。其南坎社。淡水内外社俱在城南甚遠。風俗與德化等社相似。男剪髮齊額。或戴竹節帽。素衣繡緣如半臂。下體圍花布。婦盤髻。約以朱繩。衣亦如男。常攜葫蘆汲水蒸黍。凡淡水各社熟番。俱與通事貿易。歲輸丁賦二百六十餘兩。皮稅一兩餘。(十八)鳳山縣山猪毛等社歸化生番。生番在山谷中深林密箐。不知種類。鳳山等縣皆有之。山猪毛等社。於康熙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一六年)。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年)。先後歸化。共七十四社。自立土目約束。其居擇險隘處叠石片為屋。無異穴處。男女披髮裸身。或以鹿皮蔽體。富者偶用番錦嗶吱之屬。能績樹皮為布。亦知耕種黍稷。喜啖薯蕷。見親朋以鼻相就為敬。婚姻則歌唱相和而成。時挾弓矢鏢槍捕獐鹿。以其肉向民人易鹽布釜甑。歲輸皮稅二十餘兩。(十九)諸羅縣内山阿里等社歸化生番。内山阿里等社。自康熙二十二年歸化。擇其語音頗正者為通事。番人皆依山穴土以居。飲食衣服。與山猪毛等社相似。不諳耕作。惟植薯蕷于石罅。挾弓矢獵獐鹿以佐食。足趾若雞爪。履險如平地。歲輸丁賦三十餘兩。(二十)彰化縣水沙連等社歸化生番。水沙連。及巴老遠。沙里興等三十六社。俱於康熙雍正年間。先後歸化。其地有大湖。湖中一山聳峙。番人居其上。石屋相連。能勤稼穡。種多麥豆。蓋藏饒裕。身披鹿皮。績樹皮横聯之。間有著布衫者。番婦挂圓石珠于項。自織布為衣。善織罽。染五色狗毛雜樹皮陸離如錦。婚娶以刀斧釜甑之屬為聘。雖通舟楫。不至城市。或赴竹腳寮社貿易。歲輸榖十五石三斗。皮稅四兩三錢。(二十一)彰化縣内山生番。内山生番居深山窮谷。人跡罕到。巢居穴處。茹毛飲血。裸體不知寒暑。登峰越箐。捷若猿猱。善鏢箭。發無不中。秋深水涸之候。常至近界。鏢射鹿麞。遇内地人。輒加戕害。番婦針刺兩頤如網巾紋。亦能績樹皮為罽。(二十二)淡水右武乃等社生番。淡水同知屬内山右武乃等社生番。倚山而居。男女俱裸。或聯鹿皮緝木葉為衣。食生物。性剛狠。以殺為事。隆冬草枯水涸。追射麞鹿。攀援樹木。趫捷如飛。其竹塹東南内山生番俗亦相等。謹按。臺灣生番向由該督撫圖形呈進者。茲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福康安等追捕逆匪林爽文。莊大田。各生番協同擒剿。傾心歸順。是年冬。番社頭目華篤哇哨等三十人來京朝貢。並記於此。(二十三)湖南省。永綏乾州等處紅苗。按文獻通考。苗古三苗之裔。又杜氏通典。長沙黔中五溪蠻皆盤瓠種。今苗類不一。然考三苗。自舜時已徙之三危。而苗人至今多祀盤瓠為祖。永綏等處之紅苗。歷代不通聲教。雍正八年。六里紅苗歸誠。特分設永綏同知以理之。苗居多依山嶺。刀耕火種。男蓄髮去鬚。衣綴錫片。領帶俱尚紅。故名紅苗。出入佩刀。婦髻插銀梳。衣短衫。繫繡裙。俗尚鬼。每亥子兩月。殺牛祭神。婚姻以唱歌相悅而成。嫁時母送女往索銀始歸。謂之娘錢。賦稅有秋糧雜糧。按户均輸。(二十四)靖州通道等處青苗。青苗。靖州。通道。綏寜。城步各屬皆有之。習俗與紅苗略同。而性情較淳。以服色俱尚青黑。故名青苗。男子勤力作。時荷擔趁墟。婦髻插木梳。不著裙袴。能繡蠻錦花巾。所居多在深山密箐中。間有與居民雜處者。(二十五)安化。寧鄉等處猺人。猺人裔出于苗。因其不事徭役。故别稱曰猺。亦名獏猺。其在湖南者聚處安化。寧鄉。武岡。溆浦山谷間。環紆千餘里。與苗分類。歷代反覆無常。本朝以來。咸知向化。有平地高山二種。平地猺雜居州邑。耕讀與民無異。高山猺阻山憑險。所種多黍菽。或伐竹樹。易榖而食。男女俱以花帛抺額。繫錦兜于胸前。每稼穡登場後治酒筵賓。擊長鼓。吹蘆笙。男女跳舞而歌。名曰跳歌。其賦稅。與齊民一體輸納。(二十六)寧遠等處箭桿猺。箭桿猺乃猺人中之一種。因其用竹箭為簪。長尺餘。或七枝。五枝。三枝不等。插於髻。故以為名。男女喜著青藍短衣。緣以深色。其居處風俗。悉與猺人同。(二十七)道州永明等處頂板猺。頂板猺。道州。永明。江華等處。皆有此種。男椎髻長簪。女盤髻向後。横頂木板一片。兩端綴珠。繫以紅繩。結之頷下。故名之曰頂板猺。其居處風俗。俱與苗猺相似。(二十八)永順保靖等處土人。土人先本苗蠻。自唐以蠻中大姓彭氏冉氏分土管轄。始有土人之名。歷代反覆不常。時勤剿撫。明時始授永保等土司為宣慰使。國初一如明制。嗣因土官貪暴。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年)。改土歸流。添設永順府治。土人咸登袵席矣。其地山多田少。刀耕火種。男花布裹頭。足著草履。女椎髻向後。衣裙俱短。婚禮以一牛餽女之外家。謂之骨種錢。婦勤於紡績土綾土布。民間亦多資之。賦稅各邑折徴秋糧。自數十兩至數百兩不等。(二十九)廣東省。新寧縣猺人。猺本槃瓠之種。由楚省蔓延粵東之新寧。增城。曲江。樂昌。乳源。東安。連州等七州縣。明洪武。永樂時。猺首槃貴等相繼來朝。始立土司。正統以後。屢次作亂。本朝初年。復肆行劫掠。先後討平。康熙四十二年(西元一七0三年)。招撫歸順。分隸各州縣。其在新寧者居縣屬之大隆峝。言語服飾。漸與內地習染。同齊民一體編戶輸糧。婦人髻環。衣飾亦與民無異。戴笠跣足。能助耕作及紡織刺繡之事。(三十)增城縣猺人。猺之在增城者。居縣屬邊境山巖間。刀耕火種。善用弩箭射獸。其服飾與齊民相似。猺婦總髮為髻。繫以紅繩。衣衫裙袴。亦仿彿民間。常跣足入山樵採。或攜瓠貯茶以售于市。(三十一)曲江縣猺人。曲江縣猺人。居縣屬之西山。距城百二十里。男子椎髻環耳。領緣尚繡。膝以下束帛至脛。常用甕囊攜物出山貿易。猺婦髻貫竹箭。覆以花帕。重裙無袴。跣足而行。能作竹木器。舁負趁墟。以易鹽米。因婦人髻貫竹箭。故概名曰箭猺。(三十二)樂昌縣猺人。樂昌縣猺人。居縣屬之大嶺及龍嶺腳二處。距城五六十里。其服飾與曲江箭猺仿彿。或時用花帕纏頭。猺婦亦盤髻貫箭。短衣短裙。能跣足登山。亦常負物入市貿易。(三十三)乳源縣猺人。乳源縣猺人居深山中。耕山為業。距城百五十里。有生熟二種。生猺不與華通。熟猺常出貿易。頭纒花帕。耳帶大環。猺婦恒簪小竹桿二三枝。復纒以髮。用帕蒙之。身衣短衫。裙不蔽膝。時有往來城鄉。與民人市易鹽米者。(三十四)東安縣猺人。東安縣猺人。居縣屬之雲㢘。雲容二峒。距城百五十里。其服食耕種。大概與齊民無異。惟椎髻用花帕纒頭。是其俗習。而言語侏離。殊不可通。猺婦亦用花帕纒頭。短裙跣足。能耕耘紡織。(三十五)連州猺人。連州猺人畜髮為髻。紅布纒頭。喜插雞翎。性兇悍不馴。亦間有識字者。或時以山果入市。猺婦衣尚刺繡。皆自為之。青帕蒙頭。飾以簪珥。常著芒鞋。登山樵採。婚姻以唱歌相諧。所居距州城四十里。(三十六)靈山縣獞人。靈山縣獞人本廣西狼兵。明天順時奉調征剿。遂就此生聚。散處縣屬之十萬山中。性質粗悍。又謂之山人。戴笠跣足。衣飾亦與齊民相仿。掬水而飲。摶飯而食。茅茨衡板。上棲下牧。男女婚姻不以禮。善藥弩。以捕獵為生。獞婦用花帛兜肚。袴僅蔽膝。往來墟市。必持雨傘而行。(三十七)合浦縣山民。合浦縣山民一名莫猺。自荆南五溪而來。本猺獞之類而不屬于峒長。故名莫猺。隨溪谷群處。斫山為業。有採捕而無賦役。服飾略同齊民。惟以青布纒頭。所居在大山中。聞人民語輙趨避。畏入城市。俗呼山仔老。其山婦俗呼山仔婆。喜以繡帛束胸。短裙跣足。常負藤囊至墟貿易。(三十八)瓊州府黎人。按黎人後漢謂之俚人。俗呼山嶺為黎。而俚居其間。於是訛俚為黎。散處于瓊屬五指山各峒中。性兇横。時相讐殺。自唐至本朝。叛服不常。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總兵唐光堯率兵剿撫。始獲綏靖。雍正七年。各峒生黎咸願入版圖。悉為良民。男椎髻在前。首纒紅布。耳垂銅環。短衣至膝。下體則以布兩幅掩其前後而已。射獵耕樵為生。黎婦椎髻在後。首蒙青帕。嫁時以針刺面為虫蛾花卉狀。服繡吉貝。繫花結𧚔。𧚔似裙而四圍合縫。長僅過膝。其俗親死不哭。惟啖生肉。即以為哀慟切至。(三十九)廣西省。臨桂縣大良猺。臨桂縣大良猺。多居深谷間。以遠近為伍。木葉覆屋。椎髻跣足。短衣緣繡。以錦綴膝。出必攜雨蓋。猺婦以銀簪遍插髻間。耳綴大銀環。以蠻錦刺繡為衣。時攜竹籃趁墟。陳隋間時嘯聚為居民患。唐貞觀中。守臣諭以禍福。悉出迎降。至元明時。常附獞劫掠。本朝定鼎以來。懷德畏威。耕鑿相安。納正供與良民等矣。(四十)永寜州梳猺。永寜梳猺居山谷最僻處。男婦以耕織為生。無賦稅。明景泰時始出與州民貿易。人至其家。即非素識。必具牲醴相款洽。男不留髭鬚。椎髻纏花巾。領袖緣以花布。女布衣花帶。不事裝飾。以髻中綰木梳。故概名梳猺。(四十一)興安縣平地猺。興安縣平地猺傍石林結茅屋。佃田輸租。不事剽竊。俗醇似平民。因名平地猺。男花帛裹頭。帶銀手釧。衣袴俱錦緣。時以布囊負物。女錦纒頭。綴以珠玉。項飾銀圈。花布巾束腰。偶詣親串家。晴雨必以油蓋自隨。每歲首祀槃瓠。雜置魚肉酒飯于木槽。叩槽群號以為禮。(四十二)灌陽縣竹箭猺。竹箭猺類湖南之箭桿猺。散處灌陽縣之歸化上下二里。耕山種畬。有田輸賦者甚少。性樸易馴。土民常募使佃作。男女俱挽髻。簪竹簪三枝。有似于箭。男衣緣邊短衣。女花領繡裙。時入林採茶。(四十三)羅城縣盤猺。羅城縣猺人居縣屬之通道鎮。歲時祭賽盤古廟。因名盤猺。又名自在猺。伐山火食。俗尚踏歌。濃妝綺服。一唱百和。謂之會閬。元夕中秋為盛。餘節亦間舉。男五色布裹頭。領緣花絨。帶綴制錢。女以竹片綴珠覆首。布衣花袖。帶亦綴錢。復結制錢為佩。繫之當胸。行步則瑲然有聲。(四十四)修仁縣頂板猺。頂板猺居修仁縣之山麓間。以所耕磽瘠免賦稅。頗安業。不為非。男女短衣花領。皆以黄蠟膠紅板于首。女則綴以琉璃珠纍纍若瓔珞然。與湖南之頂板猺但以䋲結頷下者略異。其俗女嫁時攜汲桶至夫家。夫擊女背者三。婦乃以桶出汲。(四十五)慶遠府過山猺。慶遠府屬猺人向隸土司。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改土歸流。遂入版籍。供賦役。其過山猺僻處山巔。以焚山種植為業。地力漸薄則他徙。故以過山為名。不知紡織。布帛皆市之獞人。性善走。生子始能行。燒銕石烙其足底。使痛癢皆無所知。故履險如平地。男女俱插長簪。短衣繡領。結絲網為袋以負物。各以繩繫額而行。(四十六)陸川縣山子猺人。山子猺居深山中。耕山為業。遷徙無常。類過山猺。故别其名曰山子。性敦樸。人或以物寄藏。雖久弗失。時採山果哆囉蜜等物鬻于墟。男椎髻纏頭。著短袖衣。女則以繡緣領。每出行男女皆攜葫蘆為飲器。(四十七)興安縣獞人。獞亦盤瓠遺種。元時自楚黔至粤。蔓衍桂平梧各郡山谷間。與猺雜居。而性尤獷悍。喜攻擊撞突。故曰獞。其在興安之富江諸處者被化最早。習俗較醇。以耕種負販為生。席地而炊。摶飯而食。男藍布裹頭。婦椎髻。銀簪懸以花勝。抺額悉綴以珠。衣裳俱緣以錦繡。宴客人𣇣一器。食餘則各攜去。(四十八)賀縣獞人。賀縣獞人始來自楚。居縣屬南鄉。有生熟二種。熟者入籍輸稅。生者居深山中。性剽悍。明隆慶時。其酋楊公滿等作亂。都御史殷正茂等討平之。本朝以來獞人安耕織。慕文物。男花巾纒頭。項飾銀圏。青衣繡緣。女環髻遍插銀簪。衣錦邊短衣。繫純錦裙。華麗自喜。能織獞錦及巾帕。其男子所攜必家自織者。(四十九)融縣獞人。融縣之水泠洞左右藤蒼樹古。多猿猱。獞人視若儔伍。結廬其中。號蔴欄。男女群處。子娶婦始别欄焉。性雖悍。頗知奉法。有田者必爭先輸課。善雞卜。執雄雞禱畢殺之。拔兩股骨視骨側細竅遍側竹筳斜正偏直。任其自然以定吉凶。男花布纏頭。女項飾銀圏。衣緣以錦。花褶繡履。時攜所織獞錦出售。必戴竹笠而行。(五十)龍勝苗人。龍勝界連黔粤。多層巖叠嶂。苗人架竹木為樓居。相率種植射獵。性獷悍。賤老貴少。不留髭鬚。謂之羅漢。喜結交。與親暱者至以身殉之。若其人欲他往。遂殺而食其肉。裹骨以錦置家祠奉之。誌不忘焉。歴代梗化。屢討屢叛。自乾隆五年剿撫以來。相戒守分。悉除從前惡習。計田輸稅。男纏頭插雉尾。耳環項圏。青衣紥袖。女挽髻遍插銀簪。復以長簪綴紅絨。短衣緣錦。花兜錦裙。常手攜檳榔盒。男女皆跣足而行。(五十一)羅城縣苗人。苗之在羅城者。與猺雜居。而性頗不類。好吹笙。男子髻插三雉尾。耳環手鐲。短衣繡緣。苗婦椎髻長簪。著鑲錦敞衣。胸露花兜。裳則純錦。以示靚麗。能織番錦。又善音操楚歌。挂釵留客。能為鸜鵒舞。娶婦生女。則送歸母家。謂之一女來。一女往。食則以手團飯。和以魚鮓為上食。交易以木刻記之。宋時始置縣治。猶頑梗。今則奉法。與齊民同。村落亦有塾舍書聲。(五十二)懷遠縣苗人。懷遠縣之武洛。猛團等處苗人寨焉。山產桐茶樹。收其子為油。以資生計。貧者或以採薪為業。婦人勤於紡織。俗貴鹽。非賓至不輕用。有曲直不相服者。聚眾辨論。謂之款坪。不直者罰酒肉餉眾。以蘆管為笙。每立春前一日入城吹之。先官署。次紳士家。且歌且舞。其辭皆時和年豐官清民樂之意。男女服飾。均與龍勝苗人相同。(五十三)岑溪縣狼人。狼亦槃瓠遺種。散處粤西山谷間。明弘治間。時奉調遣。謂之狼兵。岑溪縣之北科峒。土地肥美。宜五榖。萬歷時。狼目韋月率兵屯種。韋衰。徐勝繼之。遂屬徐勝子孫管領。國朝順治初。亦調狼兵二十名戍其地。今為例。男椎髻。績麻為衣。以耕漁為生。婦垂髻耳環。與民人相同。喜以茜草染齒使紅。以示麗。貧者時戴笠攜筐挑野蔬以佐食。善雞卜。與獞差異。視骨理之明暗。以定吉凶。(五十四)貴縣狼人。明正德時。粤西流賊四起。貴縣民多逃亡。田地荒蕪。因狼兵征賊有功。使耕其地。遂居縣屬五山。九懷之中。長子孫焉。世以耕獵為生。亦有粗知漢字者。男戴笠著履。時攜巾扇閒遊。女青衣繡裳。繫紅綠彩色帶。喜簪花。亦喜以茜草染齒。婚聘以饋肉為禮。男女迎送則歌聲互答。以相歡悅。(五十五)懷遠縣狑人。狑者另也。諸蠻之外另為一種。與猺獞又别。故曰狑人。其貴少賤老不留髭鬚。亦似苗。但不若苗之頑悍。懷遠之永吉三峒等村。多幽崖奥谷。狑人依焉。不室而處。採橡薯為糧。或射狐掘鼠及捕蟲蠆以充食。婦女亦間採山果以佐之。不識紡績。以卉為衣。鴃舌鳥言。須重譯乃通。(五十六)馬平縣犽人。犽亦槃瓠種。居馬平縣之山谷間。以耕獵為業。明代屢次作亂。都督韓觀等先後剿撫。百年以來。奉法與齊民等。男黑布裹頭。黑衣花帶。婦短衫緣錦。袖連彩帛三四重。裙則純錦。常刺額為花草蛾蝶狀。所謂雕題漆齒也。有生熟二種。在深谷者為生丁。亦名黑丁。雜民居者為熟丁。亦名白丁。(五十七)思恩府屬㺜人。㺜自稱曰㺜。散居思恩及田州等處。思恩。古雕題地。田州則越裳故處也。明時屢肆猖獗。經王守仁。殷正茂等先後剿撫。設那馬。興隆。安定各土司分治之。本朝雍正年間。改土歸流。㺜人悉隸版籍。所居在山頂。無族姓可考。尚鬼重財。不好田作。採薪易榖。家無宿舂。男三十以上乃婚。婦首綰雙髻。短衣布裙。亦佐夫樵薪為業。(五十八)西林縣皿人。皿人即西林土人。散處山谷。明時置上林長官司轄之。本朝康熙五年。始設西林縣治。男錦巾裹頭。著紅綠衣。每逢佳節好吹笛遊玩。女挽雙髻。覆以繡帕。著花領衣繫綠裙。素淡食嗜酸味。所種山田。必待雨而耕。旱則竹筧引泉以溉。歲輸正供。少逋負者。(五十九)西林縣㹧人。㹧人家無蓄積。以多牛為富。居處飲食與皿人相類。而服飾稍别。男花布裹頭。喜著半臂攜。自織錦帕。婦以綵帛約髮。髻插鳳釵。項飾銀圏。下垂小珠瓔珞。紅衣廣袖。外繫綠裙。俗信鬼。疾病以巫禱為事。其族類不可考。(六十)太平府屬土人。太平駱越地也。無猺獞雜居。編户皆土人。其承襲土司世職。悉前代征蠻將士之後。蓋當時以邊功受賞邑使役屬其土著者。土人多以尺布裹頭。不留髭鬚。足著革履。出必以油蓋自隨。時負絲網袋趁墟負物而歸。婦人手帶銀釧。多者或至三四。短衣長裙。行則衱于帶間。恒攜竹藍。挑野蔬以佐食。婚姻以檳榔為禮。自改流以來。土人子弟有讀書應試為諸生者。(六十一)西隆州土人。西隆州本日南地。唐宋屬田州。明永樂時。置安隆長官司。本朝康熙初。始設西隆州。雍正五年。以泗城土府改設流官。遂分隸焉。土人村舍多在山脊。鋤畬種粟。家無積糧。男以藍布纒頭。藍衣花帶。手銀鐲。足鷂鞋。時肩絲網袋以藏什物。土婦首裹布幘。髻插花簪。綠衣紅領花袖。外繫細摺長裙。束以飄帶。能織花布巾。每歲首酋長率所部百餘人。以雉兔等物獻之官府。俯伏跪拜惟謹。犒以酒食。各攜所餘而去。就田輸稅。不異齊民。
題跋 董邦達 本幅幅尾 侍郎臣董邦達恭和 楷書 無邊大地沐陽春。厎貢彤廷辨土均。八表車書同暨訖。萬方玉帛共尊親。明駝毳帳開蔥嶺。細馬金韉織罽賓。折箠自看咸率俾。浮航寜敢憚遄臻。虞階干羽承前烈。禹甸璆琳致遠人。玉府駢羅琛賮盛。緹囊省識畫圖真。雨風和會凝皇極。星宿周環拱北辰。斧藻丹黃宣立本。圖披王會更重循。侍郎臣董邦達恭和。
印記: 臣邦達印、染翰
題跋 裘曰修 本幅幅尾 侍郎臣裘曰修恭和 楷書 職貢圖開六合春。東西南朔服維均。淘金撈玉方輿異。海誌山經覩記親。心似露葵知所向。身隨陽雁遠來賓。唐虞以上初無紀。秦漢而還未克臻。地或不毛咸我土。類雖非種亦吾人。寜妨舊俗衣冠陋。但被淳風面目真。貳負詎能殊甲子。支祈早已付庚辰。丹青冊府垂彪炳。世世蒙庥永率循。侍郎臣裘曰修恭和。
印記: 裘曰修、敬書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鑑藏寶璽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鑑藏寶璽 八徵耄念之寶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寶笈三編
鑑藏寶璽 避暑山莊
鑑藏寶璽 太上皇帝之寶
鑑藏寶璽 嘉慶鑑賞
鑑藏寶璽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化工四氣為全施
鑑藏寶璽 水月兩澂明
鑑藏寶璽 几席有餘香
鑑藏寶璽 落紙雲煙
鑑藏寶璽 莊敬日強
鑑藏寶璽 用筆在心
鑑藏寶璽 潑墨
鑑藏寶璽 幾暇臨池

主題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主要主題 人物 蕃族 東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省邊疆民族圖像
其他主題 走獸 鹿
其他主題 走獸 野豬
其他主題 走獸
其他主題 走獸
其他主題 器用 兵器 弓、箭、箭囊、配刀、矛、斧頭、劍、斧頭
其他主題 果蔬 芋頭、瓜果、桃子、水果
其他主題 器用 服飾(對人) 貂皮衣、貂皮帽、羽毛帽、雪鞋、鷂鞋、銀鐲、竹笠、鳳釵、簑衣
其他主題 水中動植物
其他主題 獸力車 雪橇
其他主題 器用 水桶、罐子、竹籃、竹簍、托盤、食籃
其他主題 皮筏
其他主題 器用 耕織漁獵 鋤頭、斧頭 、紡綞
其他主題 其他 檳榔盒、環狀物、鹿皮、布疋、錦帕、樹枝
其他主題 器用 枴杖
其他主題 器用 宗教器用 籤筒
其他主題 器用 樂器 竹蕭、笙、笛子
其他主題 器用 挑擔
其他主題 器用 葫蘆
其他主題 器用 紙傘
其他主題 器用 長柄扇子、摺扇
其他主題 其他植物 茶葉
其他主題 器用 燈籠
其他主題 器用 如意

技法 【技法】 【技法細目】
工筆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避暑山莊),第九冊,頁4501-4502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279-284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一冊,頁133-174
研究性論著 宋人史繩祖著《學齋佔畢》引李公麟語云:「梁元帝時,蕭繹鎮荊時作貢職圖,狀其形,而識其土俗,首虜而後蜑,凡三十餘國。」貢職圖即職貢圖,「職」即職方,是古代官名,職貢即職方貢物。《周禮˙夏官》有職方氏,掌天下地圖,主四方職貢。我國歷代以來,邊疆民族及屬邦與中央的關係,日益密切,職貢有圖,方物有錄,所謂職貢圖,其實就是我國邊疆民族及外邦屬國的民俗圖像。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職貢圖」,乾隆年間謝遂繪製,共四卷,各卷縱約三三˙九公分,橫約一四一0˙四公分至一八三六˙一公分不等。第一卷共七十圖,為西洋、外藩及朝貢屬邦圖像;第二卷共六十一圖,為東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省邊疆民族圖像;第三卷共九十二圖,為甘肅、四川等省邊疆民族圖像;第四卷共七十八圖,為雲南、貴州等省邊疆民族圖像,合計共三0一圖,俱就沿邊省分各督撫進呈圖樣,以地相次,分卷繪製增補而成,有漢、滿文圖說及題識。 「職貢圖」是一套瑰麗的中外民俗畫史,由於清朝政府積極促進邊疆與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各民族日益融合,奠定我國多民族的基礎,「職貢圖」的繪製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對東西洋各國、朝貢屬邦的貿易政策,以及對邊疆地區的民族政策。 (莊吉發)
內容簡介(中文)   謝遂,生卒年里不詳,乾隆年間,供奉內廷,工畫人物。   此卷為其所繪職貢圖,分繪清朝統治下,本土以及四方藩屬境內各民族,官吏、土司、酋長、人民、男、女、婦、孺之狀貌。著色鮮麗,神情栩活。不惟令人欣賞其人物描繪之精工,尤堪供為民族風俗服飾考證之史料。又同樣題材,除此繪畫外,尚有皇清職貢圖刊本。
內容簡介(英文) Hsieh Sui was given an appointment at court during the Ch’ien-lung reign (1736-1795), though more precise dates for his life are lacking. He was a figure painter. In these handscrolls, whose subject is the presentation of tribute, are depicted all the officials, commissioners, chiefs, and men, women, and children of the various peoples that made up the Ch’ing empire. The vivid colours give great life to a scene which impresses one with the skill of its figure painting. In particular this work provides historical evidence of the costumes and customs of the various minority peoples of this period. Besides these four handscrolls there is the edition of the ‘Barbarian Dependancies Presenting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h’ing Court’ printed from woodblocks.
參考書目 鄭淑方,〈清謝遂職貢圖(二) 卷〉,收入劉芳如、鄭淑方主編《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12),頁166-181、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