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中書000018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中書00001800000 | |
品名 | 宋蔡襄書動靜交相養賦 卷 | |
分類 | 法書 | |
作者 | 蔡襄 | |
書體 | 草書 | |
數量 | 一卷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動靜交相養賦。天地有常道。萬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終靜。濟之以動。性不可以終動。濟之以靜。養之則兩全而交利。不養之則兩傷而交病。故聖人取諸震以發身。受諸復而知命。所以莊生曰。智養恬。易曰。蒙養王者也。吾觀天文。其中有程。日明則月晦。日晦則月明。明晦交養。晝夜乃成。吾觀歲功其中有信。陽進則陰退。陽退則陰進。進退交養。寒暑乃順。且躁者本於靜也。斯則躁為民。靜為君。以民養君。教化之根。則動養靜之道斯為。且有者生於無也。斯則無為母。有為子。以母養子。生成之理。則靜養動之義明矣。所以動之為用。在氣為春。在鳥為飛。在舟為檝。在弩為機。不有動也。靜將疇依。所以靜之為用。在蟲為蟄。在水為止。在門為金疌。在輪為柅。不有靜也。動奚資始。則知動兮靜所伏。靜兮動所倚。吾何以知交養之然哉。以此有以見人之生於世。出處相濟必有時而行。非匏瓜不可以長繫。人之善其身。枉直相循。必有時而屈。故尺蠖不可以長伸。嗟夫。今之人。知動之可以成功。不知其非時。動必為兇。知靜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靜亦為賊大矣哉。動靜之際。聖人其難之。先之則過時。後之則不及。時交養之間。不容毫釐。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噫。非二君子。吾誰與歸。莆陽蔡襄書。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7.3x197 | |
隔水一 | 11.6 | |
隔水二 | 13 | |
拖尾 | 27.3x47.3 | |
隔水三 | 13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絹 | |
拖尾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董其昌 | 拖尾 | 董其昌觀因題 | 草書 | 蔡君謨文風溫雅。足冠一時。乃或以貢茶干寵。貽饑當世。是亦求全太過者矣。此卷乃其手書。圓勁奔軼有山陰大令丰規。所以為珍。董其昌觀因題。 | |
印記: 董其昌印、玄宰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收傳印記 | 周密公謹之印 | |
收傳印記 | 王鏊 | |
收傳印記 | 神游心賞 | |
收傳印記 | 子京 | |
收傳印記 | 蔡氏□藏世寶(半印) | |
收傳印記 | 雲生書畫記 | |
收傳印記 | 子子孫孫世受寵錫 | |
收傳印記 | □居 | |
作者印記 | 君謨 | |
收傳印記 | (一印不辨)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盛京故宮書畫錄,第二冊,頁9b-10a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