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懷素自敘帖 卷 懷素;Huaisu , 28.3x755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062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06200000
品名 唐懷素自敘帖 卷
Autobiography
分類 法書
作者 懷素;Huaisu
書體 草書
創作時間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777)
數量 一卷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迹。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辯。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疎。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勗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遊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卷軸。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于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疑衍文)楷精法(疑兩字顛倒)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遊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復得。忽見師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模。則入室之賓。捨子奚適。嗟歎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云。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盧員外云。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云。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敘機格。則有李御史舟云。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許御史瑤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灕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却書書不得。戴御史叔倫云。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恠狀翻合宜。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語疾速。則有竇御史冀云。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戴公又云。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勳員外郎吳興錢起詩云。遠錫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時大曆丁巳(西元七七七年)冬十月廿有八日。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引首 30.5x136.3
前隔水 30.8x10.2
本幅 28.3x755
後隔水 31x10.2
拖尾 30.3x608.7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引首
前隔水
本幅
後隔水
拖尾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蘇耆 本幅 行書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五日。前進士蘇耆題。
印記: 蘇耆
題跋 李建中 本幅 行書 四年嘉平月十有八日。直集賢院李建中看畢題。
題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戊辰(西元一七四八年)仲夏御識 行書 藏真字畫。豪邁中有淳穆之氣。此其所以神也。卷中古色盡然。杜衍。蘇轍諸跋。尤勝唐宋人真蹟。殊不多得。可不寶諸。乾隆戊辰(西元一七四八年)仲夏御識。
印記: 得佳趣、幾暇怡情
題跋 邵周 本幅 楷書 昇元四年二月日。文房副使銀青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臣邵周重裝。
題跋 王□ 本幅 楷書 崇英殿副使知崇英院事兼文房官檢校工部尚書臣王□(漫漶)。
題跋 李東陽 引首 篆書 藏真自序。
印記: 李東陽印
題跋 清高宗 前隔水 乾隆御題 行書 自敘曾聞世有三。丹陽里巷艷叢談。張顛元奘多傾服。草聖禪機青出藍。雲中龍爪不模糊。妙法曾經悟擔夫。豪宕精神枯淡志。恍看李氏醉僧圖。乾隆御題。
印記: 幾暇怡情、得佳趣
題跋 杜衍 拖尾 太子太師致仕杜衍記。時至和甲午中夏。在南都。 行書 題懷素自敘卷後。狂僧草聖繼張顛。卷後兼題大曆年。堪與儒門為至寶。武功家世久相傳。太子太師致仕杜衍記。時至和甲午中夏。在南都。
題跋 蔣之奇 拖尾 元豐六年十一月廿五日。蔣之奇書。 行書 草書有妙理。惟懷素為得之。元豐六年十一月廿五日。蔣之奇書。
題跋 蘇轍 拖尾 眉山蘇轍同叔記 行書 世傳懷素書。未有若此完者。紹聖三年三月。予謫居高安。前新昌宰邵君。出以相示。予雖知其奇。然不能盡識其妙。予兄和仲。特善行草。時亦謫惠州。恨不令一見也。眉山蘇轍同叔記。
印記: 子由
題跋 邵龠虒 拖尾 崇寧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觀。邵䶵。 楷書 崇寧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觀。邵䶵。
題跋 蔣璨 拖尾 紹興二年仲春廿三日。陽羨蔣璨。 行楷書 辯老方艱難時。流離轉徙江湖間。猶能致意於此。可見志尚。又獲觀伯考少師品題。併以嘉嘆。紹興二年仲春廿三日。陽羨蔣璨。
題跋 曾紆 拖尾 紹興二年三月癸巳。空青老人曾紆公卷題。 楷書 藏真自敘。世傳有三。一在蜀中石陽休家。黃魯直以魚牋臨數本者是也。一在馮當世家。後歸上方。一在蘇子美家。此本是也。元祐庚午。蘇液攜至東都。與米元章觀於天清寺。舊有元章及薛道祖劉巨濟諸公題識。皆不復見。蘇黃門題字。乃在八年之後。遂昌邵宰。疑是興宗諸孫。則蘇氏皆丹楊里巷也。今歸呂辯老。辯老父子。皆喜學書。故於兵火之間能終有之。紹興二年三月癸巳。空青老人曾紆公卷題。
題跋 保之行 拖尾 壬子閏夏五日。保之行父景晉同觀。 行楷書 藏真草聖。所閱多矣。未有如自敘之精妙。筆法走龍蛇。悉具於此。壬子閏夏五日。保之行父景晉同觀。
題跋 趙令畤 拖尾 紹興二年五月十二日趙令畤德麟題 行書 令畤夏日。與劉延仲呂辯老過都統太尉王公。觀法書名畫。如行山陰道上。映照人目。殆不可言。遂知兵火之餘。珍奇多大。莫此若也。因見辯老素師自敘。一洗累年胸中塵土。是真幸會。紹興二年五月十二日趙令畤德麟題。
題跋 蘇遲 拖尾 紹興癸丑三月九日。遲觀於婺女馬軍橋潘氏之第。 行書 辯老藏懷素自敘。後有先人題字。蓋紹聖三年謫居高安時。為邵叶稽仲書也。不知流傳幾家。以至於辯老。紹興癸丑三月九日。遲觀於婺女馬軍橋潘氏之第。
題跋 富直柔 拖尾 紹興癸丑三月廿七日。洛陽富直柔觀。 楷書 紹興癸丑三月廿七日。洛陽富直柔觀。
題跋 吳寬 拖尾 弘治六年七月既望。長洲吳寬題。 行書 素師自敘。初為南唐李氏物。歷蘇邵呂三氏。流傳轉徙。又不知幾家。今為宮傅謙齋先生徐公所藏。寬聞昔黃山谷作字。蘇長公從旁贊之。錢穆父云。惜不見懷素自敘。長公不以為然。後山谷獲見之。始深歎服。而書遂進。今卷後云。藏于蜀中石楊休家。以魚牋臨數本者是也。穎濱題字時尚恨其兄不及一見。顧寬何人。乃得預此榮觀。賞玩之際。豈勝欣幸。及觀序內。有擔笈杖錫西游上國等語。知書雖學之一節。欲造微處。其精勤若此。則學之大於此者。可以小得而自足乎。然則予之欣幸。又不在此驚蛇走虺驟雨旋風間而已也。弘治六年七月既望。長洲吳寬題。
印記: 古太史氏
題跋 李東陽 拖尾 弘治十一年九月三日。長沙李東陽。 草書 懷素自敘帖。本蘇舜欽家物。前六行。乃舜欽所補。見於書譜。而此卷正合。其為真蹟無疑。然具眼者觀之。固不待此也。舊聞祕閣有石本。今不及見。見此卷于少師謙齋徐公者再。往復披玩。不能釋手。敬識而歸之。弘治十一年九月三日。長沙李東陽。
印記: 長沙、賓之、西涯
題跋 文徵明 拖尾 長洲文徵明識 楷書 (石刻)藏真書。如散僧入聖。雖狂怪怒張。而求其點畫波發。有不合於軌範者蓋鮮。東坡謂如沒人操舟。初無意於濟否。是以覆却萬變。而舉止自若。其近於有道者邪。若此自敘帖。蓋無毫髮遺恨矣。曾空青跋語。謂世有三本。而此本為蘇子美所藏。余按米氏寶章待訪錄云。懷素自敘在蘇泌家。前一帋破碎不存。其父舜欽補之。又嘗見石刻有舜欽自題云。素師自敘前帋糜潰。不可綴緝。書以補之。此帖前六行。帋墨微異。隱然有補處。而乃無此跋。不知何也。空青又云。馮當世本後歸上方。而石刻為內閣本。豈即馮氏所藏邪。又此帖有建業文房印及昇元重裝歲月。是曾入南唐李氏。而黃長睿東觀餘論。有題唐通叟所藏自敘。亦云南唐集賢所畜。則此帖又嘗屬唐氏。而長睿題字。乃亦不存。以是知轉徙淪失。不特米薛劉三人而已。成化間。此帖藏荊門守江陰徐泰家。後歸徐文靖公。文靖沒。歸吳文肅。最後為陸冢宰所得。陸被禍。遂失所傳。徃歲先師吳文定公。嘗從荊門借臨一本。間示徵明曰。此獨得其形似耳。若見真蹟。不啻遠矣。蓋先師殁二十年。始見真蹟。回視臨本。已得十九。特非郭填。故不無小異耳。昔黃長睿。謂古人搨書。如水月鏡像。必郭填乃佳。郭填謂雙鈎墨填耳。余既獲觀真蹟。遂用古法雙鈎入石。累數月始就。視吳本。雖風神氣韻。不逮遠甚。而點畫形似。無纖毫不備。庶幾不失其真也。長洲文徵明識。
印記: 文徵明印、徵仲
題跋 陸修 拖尾 楷書 嘉靖壬辰六月廿又二日。長洲陸氏水鏡堂藏石。(章簡甫刻)
印記: 陸修之印、子慎父印
題跋 文彭 拖尾 楷書 自敘帖釋文。(見前。文不錄。)。嘉靖壬辰夏五月望日。雁門文彭書于水鏡堂。
印記: 壽承父
題跋 高士奇 拖尾 康熙癸酉十一月初八日。江村高士奇謹跋。 行書 唐懷素書。奇縱變化。超邁前古。其自敘一卷。尤為生平狂草。然細以理度(點去)脉按之。仍不出於規矩法度也。此卷為南唐後主所藏。有建業文房之印。後歸蘇易簡處。蘇耆。易簡之子。成進士。祥符間。以父蔭補官。題名者是也。其子舜欽。號才翁。以玉清昭應宮災上疏。名動當世。工草書。米元章書史云。懷素自敘真蹟。在蘇泌家。前一幅破碎。其父集賢校理舜欽自寫補之。今前六行紙色少異。然亦莫辨其為補書。正是當時真蹟。至其運筆縱橫。神采動蕩。想見素師興酣落紙時。合縫處有四代相印。相傳為唐某宗賜小蘇許公玉刻圖記。必才翁家物。宋代名賢題跋。歷年久遠。完好如故。更不易得。明吳文定李文□二公跋。為謙齋徐少師所藏。近有人持至京師。玉峰徐公積總裁堂饌銀半千得之。頃以長夏借觀。留几案數月。其紙尾第四跋。崇英副使知崇英院事兼文房官檢校工部尚書王紹顏。當是南唐人。失紹顏二字。余所藏宋搨祕帖本有之。世間一物。前後必有其主。如四代相印之歸才翁。少師所藏之歸玉峰公也。余頑陋無知。妄綴卷尾。有愧吳李二公云。康熙癸酉十一月初八日。江村高士奇謹跋。
印記: 士奇、高澹人、竹窗
題跋 文彭 拖尾 嘉靖庚寅孟冬。獲觀藏真自敘於陳湖陸氏。謹摹一過。文彭。 行書 嘉靖庚寅孟冬。獲觀藏真自敘於陳湖陸氏。謹摹一過。文彭。
題跋 項元汴 拖尾 明墨林山人項元汴珍祕 楷書 唐僧懷素草書自敘帖真蹟。明墨林山人項元汴珍祕。其值千金。
印記: 墨林、子京所藏、墨林祕玩、子孫永保
清高宗 僧懷素自敘真蹟。(神品)。
印記: 天府珍藏、乾隆宸翰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宜子孫
鑑藏寶璽 石渠定鑑
鑑藏寶璽 寶笈重編
鑑藏寶璽 寧壽宮鑑藏寶
鑑藏寶璽 太上皇帝之寶
鑑藏寶璽 樂壽堂鑑藏寶
鑑藏寶璽 古希天子
鑑藏寶璽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鑑藏寶璽
鑑藏寶璽 八徵耄念之寶
鑑藏寶璽 珍秘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無逸齋精鑑璽
收傳印記 群玉中秘
收傳印記 秋壑圖書
收傳印記 建業文房之印(重十三)
收傳印記 佩六相印之裔(重十三)
收傳印記 許國後裔(重十三)
收傳印記 舜欽(重十三)
收傳印記 武功之記(重七)
收傳印記 四代相印(重五)
收傳印記 趙氏子子孫孫其永保用
收傳印記 趙氏藏書(重十四)
收傳印記 得全堂記
收傳印記
收傳印記 檇李
收傳印記 沮溺之儔
收傳印記 項墨林鑑賞章(重二)
收傳印記 博雅堂寶玩印
收傳印記 神游心賞(重一)
收傳印記 虛朗齋(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氏審定真跡
收傳印記 逸民(重一)
收傳印記 子京(重一)
收傳印記 淨因菴主
收傳印記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重五)
收傳印記 墨林嬾叟
收傳印記 游方之外
收傳印記 墨林子(重一)
收傳印記 西儔耕耦
收傳印記 新宇(重一)
收傳印記 項子京家珍藏(重三)
收傳印記 元汴之印
收傳印記 有何不可
收傳印記 惠泉山樵
收傳印記 嵩笠生
收傳印記 五云
收傳印記 香巖居士
收傳印記 項氏子京(重三)
收傳印記 考古正今
收傳印記 墨林祕玩(重五)
收傳印記 子孫世昌(重四)
收傳印記 子京所藏(重三)
收傳印記 會心處
收傳印記 蘧廬(重一)
收傳印記 子京珍祕(重四)
收傳印記 堯封
收傳印記 長病仙
收傳印記 墨林堂(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印(重四)
收傳印記 項元汴印(重二)
收傳印記 鴛鴦湖長
收傳印記 項元汴印
收傳印記 誠思齋
收傳印記 誠思齋
收傳印記 物外玄賞
收傳印記 惟心淨土
收傳印記 退密(重三)
收傳印記 赤松仙史
收傳印記 桃里(重一)
收傳印記 癖茶居士
收傳印記 墨林項季子章(重二)
收傳印記 項叔子(重四)
收傳印記 寄傲(重二)
收傳印記 幻浮(重一)
收傳印記 神奇(重一)
收傳印記 子京父印(重一)
收傳印記 平生真賞(重二)
收傳印記 天籟閣(重三)
收傳印記 墨林硯癖(重一)
收傳印記 田疇耕耨
收傳印記 神品(重二)
收傳印記 淨因菴(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氏審定真跡
收傳印記 墨林山人(重二)
收傳印記 桃花源裡人家(重一)
收傳印記 子孫永保
收傳印記 墨林(重三)
收傳印記 南華仙史(重一)
收傳印記 墨林
收傳印記 墨林外史(重一)
收傳印記 宮保世家(重一)
收傳印記 野處
收傳印記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重一)
收傳印記 煮茶亭長
收傳印記 棱嚴精舍
收傳印記 隱居放言
收傳印記 項墨林鑑賞法書名畫(重一)
收傳印記 世外法寶
收傳印記 物外奇寶(重一)
收傳印記 安儀周家珍藏
收傳印記 朝鮮人(重一)
收傳印記 安岐之印(重一)
收傳印記 安氏儀周書畫之章(重四)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收傳印記 思源堂
收傳印記 麓村
收傳印記 邵叶文房之寶(重一)
收傳印記 陸氏珍秘(重三)
收傳印記 南昌縣印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第五冊,頁2625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一),第一冊,頁27
內容簡介(中文) 懷素(西元七二五-七七七年後),長沙人,後徙京兆。字藏真,俗姓錢,幼出家為僧,以草書擅名當時。 本幅全文自敘其平生事,款大曆丁巳(七七七),時五十三歲。懷素自敘,世有三本,一在石陽休家,一在馮當世家,一在蘇舜欽家,本卷即蘇氏所藏者。全卷筆法瘦硬圓勁,使筆飛動圓轉,如錐畫沙。
內容簡介(英文) Huai-su (style name Ts'ang-chen) was born into the Ch'ien family in Ch'ang-sha, Hunan. Early in life, he left his family to become a Buddhist monk, changing his name to Huai-su. He was most famous for his cursive script calligraphy. Huai-su wrote this composition in 777, at the age of 52. There are 3 versions of the composition record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atalogues;one in the collection of Shih Yang-hsiu; one in that of Feng Tang-shih; and the other in that of Su Shun-ch'ing. The present scroll is that from the Su collection. The brushwork here is exceptionally fine and forceful. The strokes were all rapidly executed and the characters are almost completely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for a sense of speed and flow.
參考書目 1.何傳馨,〈唐懷素自敘帖〉,收入王耀庭、許郭璜、陳階晉編,《故宮書畫菁華特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頁20-23。 2.何傳馨,〈唐懷素自敘帖〉,收入何傳馨、何炎泉、陳韻如編,《晉唐法書名蹟》(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初版),頁129-132。 3.何傳馨,〈自敘帖〉,收入林柏亭主編,《國寶菁華 — 書畫‧圖書文獻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年12月),頁187。 4.〈唐懷素自敘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名寶上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頁171。 5.何傳馨、城野誠治撰稿,王耀庭主編,《懷素自敘帖卷檢測報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5)。 6.本社,〈懷素草書自敘帖〉,《故宮文物月刊》,第11期(1984年2月),頁1。 7.張清治,〈千古醉人一僧書 — 談懷素書自敘帖〉,《故宮文物月刊》,第11期(1984年2月),頁14-29。 8.何傳馨,〈唐懷素自敘帖〉,《故宮文物月刊》,第100期(1991年7月),頁96-97。 9.穆棣,〈懷素《自敘帖》中「武之□記」考〉,《故宮文物月刊》,第173期(1997年8月),頁118-133。 10.王裕民,〈懷素自敘帖新研〉,《故宮文物月刊》,第231期(2002年6月),頁62-75。 11.李郁周,〈懷素〈自敘帖〉草書「基因」的比勘〉,《故宮文物月刊》,第233期(2002年8月),頁24-35。 12.何傳馨,〈讓墨蹟說話:懷素〈自敘帖〉的實況〉,《故宮文物月刊》,第259期(2004年10月),頁4-15。 13.張光賓,〈故宮博物院收藏法書與碑帖〉,《故宮季刊》,第九卷第三期(1975年春),頁5-19。 14.何傳馨,〈懷素自敘帖在明代之流傳及影響〉,《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 書畫(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頁661-684。 15.陳葆真,〈南唐烈祖的個性與文藝活動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2期(1995),頁27-46。 16.翁同文,〈懷素生年二說及其名下千字文二本問題〉,《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第二卷(1973年11月),頁39-49。 17.王競雄,〈唐懷素自敘帖〉,收入蔡玫芬主編,《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年九月初版一刷),頁196-197。 18.何傳馨、陳階晉、陳昱全編,《故宮法書新編 (七) 唐 懷素自敘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年八月初版一刷)。
內容簡介(中文) 僧懷素(活動於八世紀後半),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長沙(一說零陵)人。以草書聞名於鄉里,後北上長安,當代名流紛紛贈詩贊美,大曆丁巳(777)摘錄諸家贈詩及顏真卿序,書成本卷。卷中有的詩句以自然物象和誇飾的辭語,形容懷素草書之美;有的則推崇他繼承張旭的顛狂,追求狂縱奇異之態。全卷用細筆勁毫,筆勢連綿,奇蹤變化,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20081012)
內容簡介(英文) The monk Huai-su, originally going by the surname Ch’ien and the style name Ts’ang-chen, was a native of Ch’ang-sha (or Ling-ling) in Hunan. Achieving renown in his hometown for cursive script, he later headed north to Ch’ang-an, where famous people at the time presented poetry in admiration of his calligraphy. In the ting-ssu year of the Ta-li reign (corresponding to 777), he transcribed these verses of praise along with a preface by the master calligrapher Yen Chen-ch’ing (709-785) to compose this handscroll. Some of the lines here refer to natural phenomena or use exaggerated phrases to describe the beauty of Huai-su’s cursive script. Other passages praise him as an inheritor of the wild and crazy cursive script of Chang Hsu (fl. 8th c.) in his pursuit of unusual and unbridled qualities. The entire work was done with fine yet strong brushwork, the features continuous throughout for an unlimited range of unusual expressions, making this the ultimate in the art of cursive script. (20081012)
內容簡介(中文) 僧懷素(活動於八世紀後半),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長沙(一說零陵)人。以草書聞名於鄉里,後北上長安,當代名流紛紛贈詩贊美,大曆丁巳(777)摘錄諸家贈詩及顏真卿序,書成本卷。卷中有的詩句以自然物象和誇飾的辭語,形容懷素草書之美;有的則推崇他繼承張旭的顛狂,追求狂縱奇異之態。全卷用細筆勁毫,筆勢連綿,奇蹤變化,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20110913)
內容簡介(英文) The monk Huaisu, originally going by the surname Qian and the style name Cangzhen, was a native of Changsha (or Lingling) in Hunan. Achieving renown in his hometown for cursive script, he later headed north to Chang’an, where famous people at the time presented poetry in admiration of his calligraphy. In the “dingsi” year of the Dali reign (corresponding to 777), he transcribed these verses of praise along with a preface by the master calligrapher Yan Zhenqing to compose this handscroll. Some of the lines here refer to natural phenomena or use exaggerated phrases to describe the beauty of Huaisu’s cursive script. Other passages praise him as an inheritor of the “wild and crazy” cursive script of Zhang Xu in his pursuit of unusual and unbridled qualities. The entire work was done with fine yet strong brushwork, the features continuous throughout for an unlimited range of unusual expressions, making this the ultimate in the art of cursive script. (20110913)
網頁展示說明 懷素(約活動於八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生於湖南零陵縣,後來移居長沙。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並熱衷草書藝術。約大曆七年(772)北赴長安及洛陽,尋求進一步發展。由於他個性灑脫,草書絕妙,受到顏真卿等書家、詩人及名流貴卿的激賞,紛紛贈以詩文。大曆十二年(777),他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此卷。 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迴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20110913)
參考書目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唐懷素自敘帖 卷〉,收入《故宮書畫菁華特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6.10),頁20-23。
參考書目 吳誦芬,〈唐懷素自敘帖 卷〉,收入林麗江、何炎泉主編《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10),頁25-27。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