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385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138500000 | |
品名 | 五代後唐胡瓌番馬圖 卷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胡瓌 | |
數量 | 一卷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31.6x97.7 | |
拖尾 | 31.6x120.1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絹 | |
拖尾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宋理宗 | 本幅 | 緝熙殿上品賜□□。 | |||
印記: 御府寶藏 | ||||||
題跋 | 郭雍 | 拖尾 | 紹興乙丑仲冬旦日甥河南郭雍謹題 | 行書 | 舅氏比部所藏。胡瓌番馬一幅。幅縱橫廣不及尺。首畫解鞍憩馬。掛囊篋於樹。藉氈執策而坐者一。藉毳毛而坐。臂弓調矢者一。馬之臥者二。牛露半身者三。其左衣白裘。冒大笠。狀若奚奴。執策而坐者一。馬之立臥及戰於地者三。羊之隱顯可見者十五。又其左垂手彀弦。欲射飛鴻者一。相與立背手而指鴻者一。空中之鴻四。齓草之馬三。執旗導戟右趍者一。乘駝者一。後有駝首見者二。其末伏於旗下。枕囊而寐者一。正背立駝二。馬之臥者二。行而齓草者一。駝鳴噴欲起者一。執策擊駝者一。又其城帳遠騎首畫跨弓刀嚮城而馳者三。執旗戟步導者四。城門守者。立於旗下。若有所執遠莫辨者一。次則跨弓刀左馳趍帳者一。乘駝導駝隨騎所嚮者三。所乘之駝與從後者亦三。又其次胡人飲於帳前醉而相鬥者二。醉而嘔者一。執策支頤立而牧者一。牧之馬可見者八。席之側犬二。後有遠帳二。人物羊馬不復見也。末見遠崗之上。大小馬三。凡為人廿五。馬廿六。駝九。牛三。羊十五。犬二。鴈四。城門旗帳囊篋馬鞍酒器四十餘物。然畫本心法。不在筆墨間。自非通風俗。識方物。習技藝未有如是之精者。瓌瓦橋人。其畫遠近有度。射御有法。物土有宜。貴賤有別。衣裘鞍馬。皆北狄也。馬之頸細而後大者。胡人謂之改馬。千百成群不相蹏囓。方不御時皆垂首俯耳。體力如羸。及馳驟。即精神筋力百倍。今之所作。率皆類此。跨馬之力形於腰背間。射鴻之法。得於控弦際。皆騎射妙處。疑其非自精習不能作也。川原重複。岡嶺映帶。胡人羊馬有不能盡見之象。計其曠遠。可容千萬許。前人第瓌於神品之首。不為過矣。紹興乙丑仲冬旦日甥河南郭雍謹題。 | |
印記: 郭雍 | ||||||
題跋 | 兀顏思敬 | 拖尾 | 洪武六年癸丑十有一月二十五日。東平兀顏思敬跋。 | 行書 | 跋胡瓌蕃馬圖。余幼年居汴中。及長宦游維(誤書惟)揚。聞老成士大夫評品圖畫。嘗聞有胡瓌番馬圖。後遇鄭秋圃左丞。與曹克明尚書。議及此卷。云見今在西臺治書宋本家所藏。然雖聞之熟。而未嘗見也。今年夏余來廬陵。過道友羅宗信先生 。出示一卷。展卷尺許。余視之曰。斯卷也。其非胡瓌番馬圖歟。羅公撫掌大驚曰。請觀至卷末。即知之矣。圖窮見郭雍所題。似韓文公畫記。文亦不讓古人。果如余所識不謬。嗟乎。天下奇物固不多得。吁。胡瓌當畫此圖時。蒙古未入中原。何其意度筆力。極能曲盡其妙耶。迨至有元至治間英廟朝。有睢陽朱德潤澤民者。畫雪獵圖。并賦以獻。余嘗悉覽之。亦可與此圖並稱於世云。宗信道友獲此圖。未易得也。子孫雲仍永寶之。洪武六年癸丑十有一月二十五日。東平兀顏思敬跋。 | |
印記: 王屋仙人、兀顏子敬父章、(另二印不識) | ||||||
題跋 | 董誥 | 拖尾 | 臣董誥奉勅敬書 | 楷書 | 右五代胡瓌番馬圖。高寒闊遠。筆墨雄偉。非近代畫家苶弱纖屑者所可幾及。的是神品。後有郭雍跋。乃倣昌黎畫記句調成之。夫古文之道。主之以理。行之以氣。徒規規橅倣。得貌遺神。究何取焉。近題瓌卓歇圖詩。即以重儓斥之矣。又有兀顏思敬跋。亦於蒙古有貶詞。考輟耕錄金人氏族兀顏曰。朱夫完顏烏古論之類。自係金源人之本姓。譯以漢字。已失其本。又何有於曰王曰商乎。此輟耕錄之躗言也。且思敬身本金源。入元從明當洪武六年。距順帝歸應昌僅五年。北元猶行宣光年號。而心忘故國。口多微詞。士品至如此又何以為文章之本哉。予非詡鑒別之精。蓋示古文之法與作古文之本。因端以發其蘊。俾學者共窺一二云。庚戌初冬。重閱并識。不欲書其後。命董誥書之。臣董誥奉勅敬書。 | |
印記: 臣、誥 | ||||||
題跋 | 清高宗 | 前隔水 | 行書 | 近得胡瓌卓歇圖。因取此卷一相印證。雖非積薪。實覺後來居上。 | ||
印記: 古稀天子、猶日孜孜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養心殿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賞之寶 | |
鑑藏寶璽 | 寫心 | |
鑑藏寶璽 | 石渠繼鑑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收傳印記 | 蕉林鑒定 | |
收傳印記 | 蕉林梁氏書畫之印 | |
收傳印記 | 蕉林書屋 | |
收傳印記 | 蒼巖子 | |
收傳印記 | 棠邨 | |
收傳印記 | 張以登印 | |
收傳印記 | 合同(半印。重一) | |
收傳印記 | 秋谷 | |
收傳印記 | (三印漫漶不識) | |
收傳印記 | 安定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走獸 | 馬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蕃族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寒林.枯樹 | 枯樹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牛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羊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狗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駱駝 | ||
其他主題 | 翎毛 | 雁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城牆 | 城關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蒙古包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坐墊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兵器 | 叉、弓、箭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旗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鞭子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工筆 | ||
皴法 | ||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養心殿),上冊,頁549-550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卷八),第四冊,頁30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五冊,頁95-100 | |
內容簡介(中文) | 塞外曠野之中,川原層疊,岡嶺映帶,間以牛羊駝馬,與射獵遊牧之眾。作者對人物情態的描繪,皆甚得神韻,故應頗熟悉塞北風物,或有所本而作。若通幅觀之,與五代北宋時期之畫風略有出入,然觀其細部鉤畫,仍筆力穩健,頗為精到。胡瓌,生卒年不詳,范陽人。工畫番馬,至於穹廬什器,射獵部屬,纖悉形容備盡。凡作駱駝及馬等,以狼毫製筆疏染,取其纖健。 | |
內容簡介(英文) | Beyond the northern borders of China proper are rugged steppes scattered with springs and laced with mountain ridges. This herding scene, besides horses, also includes cattle, sheep, and camels along with herdsmen and hunters. The figures are skillfully rendered and imbued with spirit, suggesting the artist was familiar with nomadic lifestyles or followed an authentic model. Though the style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Northern Sung, the fine strokes reveal a steadiness to the brush that makes this work stand out. Hu Kuei excelled at painting hunters and nomadic scenes. For depicting camels and horses, for example, he is said to have used wolf hair to impart a sense of refinement and streng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