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鶺鴒頌 卷 李隆基;玄宗;Xuanzong;Emperor Xuanzong , 24.5x184.9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059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05900000
品名 唐玄宗鶺鴒頌 卷
Ode to Pied Wagtails
分類 法書
作者 李隆基;玄宗;Xuanzong;Emperor Xuanzong
書體 行書
創作時間 唐玄宗開元七年(719)
數量 一卷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鶺鴒頌。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睽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宮掖。申友于之志。詠常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秋九月辛酉。有鶺鴒千數。栖集於麟德之庭樹。竟旬焉。飛鳴行搖。得在原之趣。昆季相樂。縱目而觀者久之。逼之不懼。翔集自若。朕以為常鳥無所志懷。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名至軒檻。預觀其事。以獻其頌。夫頌者所以揄揚德業。褒讚成功。顧循虛昧。誠有負矣。美其彬蔚。俯同頌云。伊我軒宮。奇樹青葱。藹周廬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悅。恣卷舒兮。連枝同榮。吐綠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節。寒露微結。氣清虛兮。桂宮蘭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搖飛鳴。急難有情。情有餘兮。顧惟德涼。夙夜兢惶。慙化踈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實在予兮。天倫之性。魯衛分政。親賢居兮。爰遊爰處。爰笑爰語。巡庭除兮。觀此翔禽以悅我心。良史書兮。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4.5x184.9
隔水一 25x11.5
隔水二 25x10.2
拖尾 24.8x300.5
隔水三 25x11.2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隔水一
隔水二
隔水三
拖尾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蔡京 拖尾 政和五年四月望。太師魯國公蔡京謹題。 行書 臣聞唐有天下。不能追法先王。其政之所施。與士之所學。皆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其文鄙朴。無復風雅。開元中葉。號為極治。而遺風餘烈。無可稽考。世稱明皇脊令頌。最為翰墨文章之美。伏蒙宣示真蹟。其書札詞語。始知臣前言不誣。臣伏觀前日聖製圖賦。羲晝(晝應作畫)遒逕。(逕應作勁)奎文藻煥。非騷人嫉世憤懣之詞。真聖人孝友格物之義。以彼方此。以今觀昔。其事則同。其德其言則異。猶日月之揭。霄壤之殊。非臣敢私也。政和五年四月望。太師魯國公蔡京謹題。
題跋 蔡卞 拖尾 改月三日。昭慶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臣蔡卞題。 行書 唐明皇於兄弟間。以友愛稱。時有脊令數千。栖麟德之庭木間。君臣賡頌。以為美談。聖上紹述先烈。發揮哲廟之志。巨細畢舉。是以斯禽一日同集後菀(菀應作苑)龍翔池。數以萬計。蓋前此未之有也。上既親御丹青圖其狀。又作為雅詩以賦之。事辭之稱。與日月爭光。顧此頌所談。亦不足貴矣。改月三日。昭慶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臣蔡卞題。
題跋 王文治 拖尾 癸丑暮春之初。丹徒王文治。 行書 帝王之書。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非為人臣者所能髣髴。觀此頌猶令人想見開元英明卓犖時也。後有宋二蔡跋。雖其人不足重。而書法之精。自蘇米諸公而下。罕有能踰之者。亦可玩也。癸丑暮春之初。丹徒王文治。
印記: 王禹卿氏、夢樓、柿葉山房
題跋 王文治 拖尾 行書 此書或有疑為雙鉤者。良由未曾多見唐宋人真蹟。不知古人筆法沉著。墨法豐厚之處。深知書者。詳玩自得。不待多詞。同日又記。
印記: 王文治
題跋 唐玄宗 本幅 草書 勅。
印記: (押印)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嘉慶鑑賞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寶笈三編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無逸齋精鑑璽
收傳印記 宣和
收傳印記
收傳印記
收傳印記
收傳印記
收傳印記 政和
收傳印記 (雙龍方璽)
收傳印記 御書(半印)
收傳印記 晉府圖書
收傳印記 乾坤清玩
收傳印記 內府圖書之印
收傳印記 梁王之璽
收傳印記 吳廷
收傳印記 用卿
收傳印記 吳廷私印
收傳印記 吳希元印
收傳印記 新寓
收傳印記 新宇
收傳印記 吳新宇珍藏印
收傳印記 汝明父(重一)
收傳印記 王永寧印(重一)
收傳印記 王永寧(重一)
收傳印記 王長安父(重一)
收傳印記 長安(重二)
收傳印記 太原(重二)
收傳印記 瞻近堂(重一)
收傳印記 瞻近堂收藏印
收傳印記 陳定平生真賞
收傳印記 顧九錫印
收傳印記 (一方印不可識)
收傳印記 (一圓半印不可識)
收傳印記 部曲將印(重二)
收傳印記 別部司馬
作者印記 開元(重四)
收傳印記 吳廷
收傳印記 (下方邊幅數半印不可識)
收傳印記 (上方邊幅數半印不可識)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三冊,頁1350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一),第一冊,頁16
研究性論著 唐玄宗 ( 685—762 ) 姓李名隆基,英明而多藝,在位四十五年,史稱唐明皇。善八分、章草等書法。開元七年 (719 ) 秋 ( 註 1 ),有鶺翎約千隻之數翔集宮殿中。玄宗見其飛鳴行搖不畏人之狀,聯想及兄弟相聚之樂,遂召魏光乘撰此鶺翎頌。鶺翎,此鳥有「飛則鳴」、「行則搖」的習性,古人將之比喻為「兄弟既在急難而相救」,因此演變為「兄弟之情 」之寓意。 本幅書於玄宗三十五歲之年( 719 ) ( 註1 ),書法用筆甚著意於線條之使轉頓挫,精力瀰漫,頗有圭陵顯露之處。書風則有雄健寬宏之氣勢,與當時肥壯之人馬、豐腴之仕女等畫風正能相互呼應。( 林柏亭 ) 註1:江兆申,〈唐玄宗書鶺鴒頌完成年歲考〉,《雙谿讀畫隨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10 ),頁 1—9。 玄宗(西元六八五-七六一年),姓李,名隆基,性英斷多藝。中宗崩,韋后臨朝,謀傾宗社,玄宗密謀匡復,奉父睿宗即位,旋受禪。 玄宗於兄弟間以友愛稱,時有鶺鴒成千來棲,君臣賡頌以為美談。此卷書法結構精謹,筆意縱橫瀟灑。王文治謂:「行墨間具含龍章鳳姿。」本幅有「開元」小璽凡五,為本卷僅見。 Emperor Hsuan-tsung (Li Lung-chi) was noted for his bravery and skill in marshal arts. After the demise of Emperor Chung-tsung, Queen Wei took over the rule and her clan plotted a usurpation; thereupon he planned a counter-coup to restore the royal house. His plan successful, he placed his father on the throne (Emperor Jui-tsung), and on his father's abdication he himself assumed the throne. Hsuan-tsung, more commonly known as Emperor Ming-huang, was often praised for his love for his brothers. Once, thousands of pied wagtails came to perch near his palace and his ministers took this as an auspicious sign of his benevolent reign and love of his subjects. This composition has been carefully planned but the brushwork has a casual elegance. Wang Wen-chih described it saying:"Between the strokes there are dragons and phoenixes (two imperial symbols)."
內容簡介(中文) 開元七年(719)秋,有鶺鴒約千隻翔集於宮殿,玄宗見其飛鳴行搖,不畏人之狀,聯想及兄弟相聚之樂,遂召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撰頌文,玄宗親自書成此卷,這可能是他傳世僅存的書蹟。 鶺鴒鳥飛起時,會尖銳而短促的啼鳴,走路時,尾部經常上下左右做有規律的擺動,因為有這種「飛鳴行搖」,互相聯繫照應的特性,所以詩人把牠比喻成急難中的兄弟。唐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四十四年。他即皇位之初,在家族中很有糾紛,必須籠絡自己的兄弟,而又不願他們實際干預政治,於是將五位兄弟派駐到遠離中央的地區,每年一朝見,因此藉著這篇頌文表達思念兄弟之情,也寄望兄弟間互相照應,不會發生奪權之政爭。 這卷書法自首至尾,運筆精力專注,清楚的交代每一筆畫的開始、轉折、停頓與收尾。在字形上,明顯與王羲之〈蘭亭序〉相似,只是筆畫更為粗壯,可以看出從初唐以來,唐太宗倡導王羲之書法對於皇室後代的影響,也反映盛唐時期,對於豐腴之美的好尚。(何傳馨)
參考書目 1.〈唐玄宗鶺鴒頌〉,收入劉芳如主編,《書畫裝池之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頁86。 2.〈唐玄宗鶺鴒頌〉,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名寶上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頁171。 3.黃緯中,〈唐玄宗「鶺鴒頌」與魏光乘〉,《故宮文物月刊》,第72期(1989年3月),頁68-71。 4.林柏亭,〈帝國的回憶 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赴法展專輯一 — 唐玄宗鴒頌〉,《故宮文物月刊》,第185期(1998年8月),頁8-11。 5.何傳馨,〈「天子之寶 —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展品系列(五) — 書法、圖書文獻〉,《故宮文物月刊》,第248期(2003年11月),頁5。 6.何傳馨,〈唐玄宗鶺鴒頌〉,《故宮文物月刊》,第300期(2008年3月),頁4。 7.張光賓,〈故宮博物院收藏法書與碑帖〉,《故宮季刊》,第九卷第三期(1975年春),頁5-19。 8.譚怡令,〈當唐玄宗與鶺鴒相遇〉,《故宮文物月刊》,第328期(2010年07月),頁56-63。 9.侯怡利,〈唐玄宗鶺鴒頌〉,收入蔡玫芬主編,《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年九月初版一刷),頁188。 10.〈唐玄宗書鶺鴒頌〉,收入何傳馨、陳階晉、陳昱全編,《故宮法書新編 (六) 唐 玄宗書鶺鴒頌 唐 徐浩書朱巨川告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年八月初版一刷),頁4-32。 11.侯怡利;〈書史互證─〈唐玄宗鶺鴒頌〉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三期(2012年春),頁77-114。
內容簡介(中文)  唐玄宗 ( 685-762 ) ,姓李名隆基,英明多藝,為盛唐明君,史稱「唐明皇」。善隸書與行書。  開元七年(719)秋,有鶺鴒千隻棲息於麟德殿,魏光乘遂作〈鶺鴒頌〉上呈,以其飛鳴行搖之狀,譬喻兄弟互相照應之情,玄宗為之唱和,後來並書成此卷。本卷筆法沉著,墨法豐厚,具雄健寬宏之勢。用筆使轉頓挫,鋒芒畢露。本卷一說為雙鉤廓填之作,不過細察點畫運筆,並無確據。 (20110913)
內容簡介(英文) Xuanzong (personal name Li Longji) was a brilliant and multi-talented emperor, being an enlightened ruler of the High Tang known as “Emperor Minghuang of the Tang.” He also excelled at calligraphy. In the autumn of 719, about a thousand pied wagtails perched at the palatial Linde Hall. Wei Guangcheng thereupon composed “Ode to Pied Wagtails” and submitted it to the emperor.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flying and calling as well as wagging when moving led Wei to liken these birds to the affection of brothers looking after each other, to which Emperor Xuanzong replied in like. The brushwork in this handscroll is steady and the use of ink rich, having a force of vigor and magnanimity. The brushwork leads the pauses and transitions to reveal places with ridges for a pervasive energy. Although the characters in this scroll were traced with outlines and filled with ink, the copying is exceptionally fine, faithfully reflecting the appearance of Xuanzong’s calligraphy and making this an extremely rare work. (20110913)
參考書目 〈唐玄宗鶺鴒頌 卷〉,收入劉芳如主編《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10),頁28-41、249-250。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