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394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139400000 | |
品名 |
宋李成山水人物 卷 Landscape and Figures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李成;Li Cheng | |
數量 | 一卷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33.5x241 | |
隔水一 | 14.1 | |
隔水二 | 14.1 | |
拖尾 | 33.5x35.4 | |
隔水三 | 14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絹 | |
拖尾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李成 | 本幅 | 營丘李成 | 楷書 | ||
題跋 | 黃琳 | 拖尾 | 江夏黃琳美之 | 行書 | 萬壑寒風木葉空。流泉屈曲竹藂藂。山家已露炊煙白。鳥雀都歸夕照紅。籬落喜無車馬跡。柴門時有故人蹤。桃源漁父知何處。未若茲圖景最工。江夏黃琳美之。 | |
印記: 黃琳美之 | ||||||
題跋 | 宋濂 | 拖尾 | 至正廿又三年冬十二月。金華宋濂。 | 楷書 | 寒沍空山鳥絕飛。山容樹色兩相輝。幽人啔閣詩成處。正見村童貰酒歸。至正廿又三年冬十二月。金華宋濂。 | |
印記: 金華宋氏景濂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收傳印記 | 郭畀天錫 | |
收傳印記 | 周伯琦印 | |
收傳印記 | 伯溫 | |
收傳印記 |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 | |
收傳印記 | 清森閣書畫印 | |
收傳印記 | 韡韡齋印 | |
收傳印記 | 南邨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山水 | 冬景(雪景) | ||
次要主題 | 樹木 | 寒林.枯樹 | 枯樹 | |
次要主題 | 建築 | 寺廟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侍從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農夫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漁夫、船夫 | 船夫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商販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百姓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馬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狗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茅草屋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店舖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籬笆、圍牆 | ||
其他主題 | 船 | 帆船 | ||
其他主題 | 船 | 篷舟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耕織漁獵 | 鋤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傘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枴杖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挑擔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包袱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松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寫意 | ||
皴法 | ||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 ||
苔點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0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五冊,頁171-174 | |
內容簡介(中文) | 此卷描繪山水行旅場景,以江面區隔兩岸。中段江面上有一艘渡船,載滿各式旅人,正往卷首岸邊前進。後段的岸邊停靠著船隻,並有屋舍建築,畫卷最後繪一寺院建築。畫中用筆細膩,水墨烘染與淡色暈塗兼用,既能顯示山林雲氣,又能營造淡雅韻致,顯示出受到吳派影響的特色。舊題畫家為李成,實無關連,應是十七世紀的作品,顯示出清初畫家陸遠畫風。(20120408) | |
內容簡介(英文) | This handscroll depicts travelers in a landscape with a river dividing the two banks. In the middle is a boat full of travelers making their way to the bank at the front of the scroll. In the latter part is a skiff moored at the bank with architecture there, and at the end is a temple structure. The brushwork here is delicate and the washes of ink and light colors intermingled, fully expressing clouds and mist in the landscape while creating a light and elegant atmosphere that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Wu School of painting. The old attribution is to the early artist Li Cheng, but this work is actually unrelated to him. Instead, it was probably done in the 17th century, as it reveals the styl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ainter Lu Yuan.(20120408) |